第09版:津门策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5月0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 点亮群众幸福生活
卢永琇

  对标“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要求,推动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必然离不开丰富多彩的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一、以文化价值吸引新关注

  系统梳理天津文化、文物资源,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内涵、人文精神、艺术特质以及独特创造,展示传播地域文化、文物的传统精髓和时代价值。擦亮“近代百年看天津”城市名片,推动全市中小型博物馆内涵式发展,推出一批叫得响、看得懂、传得开的文博精品。合理安排文化服务半径,将文化场馆建设纳入城市品牌建设,繁荣城市文化生态。鼓励在注重开放性和公益性的基础上发展多元文化业态,探索复合型的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向城市文化场景打造、音乐戏剧等业态融合领域延伸辐射,将新型公共文化服务自然植入日常生活,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活在当下、服务当代,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人文滋养。

  二、以文化服务实现均等化

  文化助力乡村振兴重在基层、重在基本,在公共文化服务框架的底线标准之上,关注需求差异性,满足大众均等化的基本文化需求。要建立并完善“广覆盖、高效能”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例如增设乡村图书馆(室),开展“行走的美术馆”活动等,在保证每个人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服务机会、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积极培养“社会文艺指导员”,加大对乡村文化事业支持力度,使其成为乡村文明风尚的传播者,带动乡村文化生活的活跃与发展,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三、以文化科技创新赋能新业态

  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化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困境,拓宽服务边界、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满足数字化时代居民对文化服务的新需求。积极抢抓数字化、在线化新趋势,运用数字技术搭建涵盖全市文化活动的线上文艺中心云平台,使公共文化服务能够通过线上平台辐射更多市民。鼓励文博场馆与高校、文化企业合作,联合打造新型数字文化体验空间和数字型、沉浸式、互动性、体验性消费空间,打通线上场景与线下资源链接,创新展示特色本土文化新方式,开拓彰显文化底蕴新路径,满足数字时代多元的文化消费需求。

  (作者为天津美术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