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家、收藏鉴赏家李鹤年(1912—2000)先生,曾在津南工作、生活了20多年,称葛沽是他的第二故乡。1958年,李鹤年先生从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被下放至津南(南郊)区小站农村劳动,1959年转到区供销社干部业余夜校,教中学语文。“文革”期间,被强制到葛沽煤厂劳动。在葛沽煤厂,李鹤年住着破瓦寒窑般的土坯房,干着除锨售煤的繁重体力活儿,还经常被游街批斗。当地一些善良的人们同情他的遭遇,暗地里想方设法给他一些帮助。这其中,就有赵氏三兄弟。
赵氏三兄弟家住葛沽东官房村,是村里的“文化人”。老二赵宝贤上过私塾,任第三生产小队会计;老三赵宝洪1966年后当过村大队的会计,后来担任村两委委员,现在是津南区书法协会会员;老四赵宝泉任官房小学民办教师,后调任葛沽砖瓦厂任安全员。他们共同的爱好就是喜欢书法。村民写喜字、福字、对联的活儿,几乎让这哥儿仨包了。哥儿仨去煤厂买煤时,看到院内悬挂的标语字写得非常漂亮,功底十分深厚,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一打听才知道是天津著名书法家李鹤年写的,他正在这里接受劳动改造。
身边有这么一位高人,哪能错过呢?为了能向李鹤年学习书法,兄弟三人借到煤厂买煤的机会,和老人套近乎。他们总是抢过李鹤年手中的大平锨,自己往地磅上的筐里放煤,只让老人看看分量,借机让他歇歇,边干活儿,边与老人聊天。一谈到书法,双方更是谈得来。当时正是困难时期,商品都要凭票供应,李鹤年有什么需要的,哥儿仨尽一切办法解决。比如,他们悄悄用细粮票与李鹤年换点粗粮票,偷偷往土坯房里塞些新鲜蔬菜,新稻米下来也送上几斤。但李鹤年为人坦诚忠厚,从不想占人便宜,每斤多少钱、多少票,一分不少都兑付给他们。哥儿仨还常常拿着自己的书法习作请老人指点。
在那个不同寻常的年代,能有这样的青年接近自己,对待书法的态度又这么虔诚,李鹤年被深深感动了,他毫不吝啬地指导哥儿仨研习书法。他看了老二赵宝贤的字后说:“不错,这字至少有七年的功夫了。”还嘱咐哥儿仨,“练习书法,要舍得花时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李鹤年先后送给他们哥儿仨每人一本临写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还送给老三赵宝洪一本临写赵孟頫的楷书《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在送给老四赵宝泉的书法作品《菜甜稻香》题跋中,他写道:“苦难中,承宝泉恩弟屡屡馈与,永矢弗忘。”表达了患难中的自己对三兄弟日常帮助的感激之情。
李鹤年还应赵氏兄弟的邀请,为东官房村村委会大门两侧题写了隶书“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村礼堂题写了楷书“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赵氏三兄弟接到老先生的书法后,如获至宝,当做字帖,坚持临写,常年不辍。40年前,有人想出500元收买赵宝洪珍藏的《兰亭序》临帖,赵宝洪没有舍得,一直收藏着,家搬了几次也舍不得出手。
1983年4月1日,李鹤年彻底平反,离开津南回到市区工作。他的书法对赵氏三兄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哥儿仨的书法水平提高很快,无论是间架结构、笔画墨色,还是笔法笔力、章法布局上都进步很大。研习书法,尤其是研习李鹤年先生的书法,参加各类笔会,给街坊邻居、企业单位义务书写福字对联,赠送厅堂装饰书法作品,成了他们的一种生活、一种习惯和终身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