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表是天津轻工业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个品牌能够六十余年经久不衰,离不开几代“海鸥人”前赴后继的艰苦奋斗。腕表设计大师、首批“海河工匠”李家琦就是其中一人。1963年出生的他,从组装车间工人一直做到机芯艺术设计师,其设计方案获得授权专利近140项,为他服务一生的海鸥集团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
因为摔坏了母亲的瑞士手表
让他与手表结下不解之缘
我出生在一个高知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是高级工程师,工匠的基因深深地烙在我的骨子里。我从小喜欢自己动手鼓捣点儿什么,用废弃的小药盒组装汽车模型,用捡来的树杈做弹弓,用芦苇秆做钓鱼竿……总为自己有一双巧手暗自得意。
上高三时我住校,为了让我把控好时间,母亲把自己的瑞士手表给了我。当时手表是稀罕物,班上有同学戴过,让我羡慕不已,能戴上母亲的手表,我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也愈发小心翼翼地呵护它。但是往往越在意,就越容易出事。有一天晚上,我在宿舍摘下手表准备休息,一不小心手表竟掉到地上。我一下子睡意全无,又心疼又害怕,捡起来一看,它真的“罢工”了。我想我的手巧,不妨拆开试一试,于是撬开了手表外壳,眼前精美的机械构造让我深感震撼。我没有专业的修表工具,用手头的小镊子、小刀片拨动了几下零件,没有任何头绪,不知该怎么修理。
我主动跟母亲认错。当时只有亨得利那样的大表行才能修理瑞士手表,修理费我们家也负担不起。后来费了一番周折,父亲托朋友帮忙才将手表修好。我暗下决心:无论我将来从事什么行业,都要学会修手表!
1981年,我高考落榜,在家准备复读时得到消息,天津手表厂招工。这对我来说诱惑太大了,不顾父母的反对,我坚决报了名,正式走入天津手表厂,被分配到组装车间。组装车间的任务就是把零件组装成机芯,最简单的手表也有100多个零件,一般人会觉得这些零件那么小、那么多,怎么放进去?但我因为喜欢,很快就掌握了这门技术。
手表厂有很多老师傅会修手表,我常在一旁边看边学,自己也买了一套工具,下班回家就鼓捣手表。记得有一年除夕夜,家里人坐在一起看春晚,我却在桌前修表,热闹的春晚根本吸引不了我。我修表的胆子也越来越大,因为不用担心弄坏了没法收场,毕竟厂里有那么多老师傅可以请教。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陷入了一种痴迷状态。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的深入,我明显感觉到自己肚子里的墨水不够用。我们家只有我没上过大学,在家人一半鼓励、一半强迫之下,我参加了成人高考。当时各行各业刚刚开始使用电脑,我认为计算机是新事物,学会了应该有用,于是选择了计算机专业。接下来的四年半,我白天上班,晚上上课,回家写作业,一次次顺利通过统考,终于如愿以偿取得了计算机专业大专文凭。
成立腕表机芯艺术设计工作室
三天时间手工做成高难度样表
1993年年初,海鸥表要上马新项目,需要计算机专业人员,经过多轮笔试、面试,最终选中了我。厂里把我从组装车间调到设计科,从此我进入了一个与组装机芯完全不同的领域。在组装车间,我掌握了手表的结构、原理、组装流程;设计科的主要工作则是从零件到新产品的设计和试制。
那段时期,石英手表和电子表卖得特别好,机械表所占市场比例急速下降,天津手表厂处在半停工状态。厂里经费紧张,加上大部分工人都放了假,车间里连暖气都没有,上班工人的工资也少得可怜。为了生存,我们尝试着在厂门口摆摊卖海鸥表,也干过修理手表的活儿,但厂里的新产品研发从没停止过。
厂里准备引进数控设备,派技术人员去北京参加培训。我主动请缨,凭借专业优势、工作经验以及自己的诚恳和韧劲儿争取到这个机会。到了培训班才发现,我是所有学员中年龄最大的,学历上也没有优势。在这种形势下,我的求学劲头再一次被激发,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我都用来看资料、上机操作,不懂就向老师请教。到培训结束时,我的上机记录是最多的。后来的工作中,数控技术给我们解决了很多难题。
随着国内机械表市场的复苏,海鸥表进入高速发展期。2006年,我们成立了工作室,专门从事腕表机芯艺术设计。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厂长把我叫到办公室,递给我一只腕表,告诉我客户要求三天内设计制作雕花镂空样机,并完成10只样品。拿着样表我仔细端详,这样一款机芯需要加工的零件多达几十个,需要雕刻的花纹有上百个,然后制作、雕刻、打磨、组装。我心里没底,但还是接下了任务。
因为要先用电脑把雕刻的花纹画出来,所以当天我加班到晚上8点,又带着没干完的工作回家,一直工作到凌晨4点,小憩了一会儿,早上8点又赶到单位。这天是公休日,但工作室全员到岗,没有人休息,一直干到晚上10点多才下班。三天后,我们圆满完成了任务。厂长看着摆在桌上的10只样表,眼里有喜悦、有欣慰,更多的是骄傲。十几年后的一次闲聊我才得知,加班那天有一位女同事发烧,晚上回家时连上楼的力气都没有了。
完成近百款雕花镂空机芯设计
将中国故事融入腕表推向世界
涉足腕表机芯的外观装饰设计以来,我完成了近百款雕花镂空机芯设计制造,其中两款手表在北京嘉德拍卖会上以高价成交。我的设计方案获得授权专利近140项,其中“手表的日历显示结构”被授予实用新型专利。
双陀飞轮雕花镂空属于高复杂结构机芯,这款腕表是国内第一只,其设计的过程也是我们工作室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我们最终的成品得到了厂长的肯定,他说:“这才是咱‘海鸥人’干的活儿!”这款表售价人民币28万元,全球限量发售90只,并在2010年获得了“滨海新区国际工业设计政府精卫奖”。
捻花是腕表常见的精饰工艺,不单单能使机芯看起来美观,还有一种作用,就是能去掉机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金属毛刺。过去国内都是使用最简单的设备手工完成,花型排列不整齐、不美观,也达不到去除金属毛刺的效果。我尝试用数控设备,经过一次次调整试制,最终做出了清晰美观、立体感强的花纹,并彻底清除了毛刺。日内瓦纹精饰也是个难题,国内表厂用普通立铣完成,纹路较粗,且有凹凸感。我通过改进刀具,在数控设备上实现了铣日内瓦纹的良好效果,消除了表面的凹凸感,提高了纹路的光亮度。
公司派我到瑞士深造,我有幸走进钟表王国,看到钟表匠人应有的品质,认识到世界顶级手表的设计制作水平,深深地感受到差距。我内心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儿再次被鼓动起来。回公司后,我开始思考如何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腕表机芯的精饰设计中。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国内制表业第一只带有祥云元素的雕花镂空陀飞轮腕表机芯诞生了!从镂空设计到花纹的雕刻、镂空零件的制造、后期的手工打磨,都是我亲手完成的。当年这只腕表在北京嘉德四季拍卖会上以6.38万元成交,创造了当时国产手表拍卖最高纪录。
我们工作室还自主设计了一套陀飞轮浮雕生肖系列腕表,12只可爱的动物造型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表盘上。表盘背景为阴阳太极图,两条立体的阴阳鱼以漩涡状盘绕在一起,此消彼长,呈现螺旋式运行态势。表盘四周雕刻的花纹,是经过艺术变形的英文“海鸥”的字头“SG”,与生肖图案、太极图融为一体。在雕刻技法上采用浅浮雕工艺,达到构图丰满、疏密得当、玲珑剔透的效果。这个系列的手表参加了2012年瑞士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展,将中国的生肖故事和阴阳太极图展示给世界。
2015年是天津手表厂成立60周年。我想专门做一款表,为“海鸥”庆生。一天晚饭后,我在海河边散步,解放桥既沧桑又挺拔的英姿给了我灵感。开始我想做成浮雕,又想到解放桥是可开启式桥梁,不如做成动态图案。后来这款表参加了中国深圳钟表展、中国香港钟表展,还参加了瑞士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展,引起同行的关注,许多业内人士守在展台前,只为一睹腕表中桥梁模型的开启。
回首人生几十年,我从单纯对腕表的喜爱转变为对“海鸥”这个集体、这个品牌的热爱。2019年10月1日,伟大祖国70岁华诞之际,我非常荣幸地受邀参加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盛大阅兵式和庆祝活动。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这是我人生中的辉煌时刻,也是“海鸥”为我带来的珍贵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