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主办,天津博物馆承办的“板凳上的博物馆”昨日启动并开展了首场课程。
采取“三段三层”架构
量身定制精品课程
“板凳上的博物馆”系列课程将“请进来”上好一堂“博物馆里的历史课”列为重点,依托丰富馆校合作经验,聚焦学生发展和兴趣引导,在深入挖掘馆藏文物、文博专家聚集等优势资源的同时,结合天博线上课堂、云观展等优势项目为全市中小学师生打造了全新学习平台。
天博宣教部副主任张堃介绍,课程通过前置学习引导、博物馆现场教学、参与体验活动、课后分析互动等环节,开展系列精品课程,采取全新的“三段三层”的课程架构,根据低、中、高三个学年段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由浅到深有针对性设计课程内容,充分发掘博物馆经典常设展览、热门临展和馆藏精品文物,以小见大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在博物馆现场教学课中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在沉浸式美育环境中
感受璀璨的中华文化
昨日,全新推出的“板凳上的博物馆”迎来首批学员,来自南开大学、新华中学以及河西区台湾路小学的百余位学生兴奋地徜徉在天博的“中华百年看天津”“桃源何处──馆藏仇英桃源仙境图特展”“瓷都芳华──馆藏明清景德镇窑瓷器展”现场。首场课程由天博各业务部门共同策划,3堂别开生面的现场课程既有品读经典作品,又以热门展览为依托,为参与活动的同学开设各类体验互动,让同学们沉浸式感受璀璨的中华文化。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了怎样一个世界呢?画家仇英心中的桃源仙境又是什么样的呢?天博书画部的潘恒老师对馆藏《桃源仙境图》的作者仇英做了解读,孩子们跟随老师的讲述,走进了古画的世界。如何将“青绿”绘制在画面上?传统颜料与现代颜料的区别是什么?天博文保部的祝一宁老师在答疑解惑后,学生代表参与互动体验,感受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魅力。新华中学高一12班的傅梓航告诉记者:“这是我第一次在博物馆展厅里上课,非常有仪式感,不仅能近距离观赏文物,感受历史文化底蕴,还有专业老师讲解,便于更深入地读懂文物中的故事。”
在另一课程现场,老师们讲述了青花瓷的发展历史、基本器型、基本纹饰及意义后,亲自给同学们示范如何绘制回字纹、花鸟纹,学生们亲手绘制了属于自己的青花盘后,纷纷表示,非常喜欢“板凳上的博物馆”,希望以后能参加更多有意义的传统文化课程。
开创以博物馆
为第一教学现场的新模式
“板凳上的博物馆”系列课程将博物馆的静态展览转化为学校动态教育活动,使博物馆成为青少年传承中华文明的“第二课堂”。该课程以博物馆为第一教学场所,打造博物馆资源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沉浸式学习模式, 引领青少年探索艺术、品读经典、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据天博党委书记于健介绍,该系列课程以经典常设展览、热门临展和馆藏大师级作品为基底,协调组织专家和优秀馆外资源设计推出定制化的课程专题,通过城市历史讲解、经典作品鉴赏、实践体验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形式,开创以博物馆为第一教学现场的全新文教结合模式,也让展柜里的文物“活”了起来。此外,天博还将进一步服务好市民高质量公共文化需求,联合馆外优秀教育资源为青少年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公教活动,为市民呈现缤纷多彩的文化盛宴。
本报记者 刘茵
摄影 本报记者 姚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