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2月27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拾遗

  徐向前:送妻子的生日礼物

  一位曾在徐向前身边工作近9年的秘书回忆,徐帅9年里除军队发的衣服外,只在1964年夫妻俩每人做过一件呢子大衣,以后再没添置过新衣。身为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领导人,他除了在正式场合外一般都身穿便服。在大量的史料照片中可以看到,他经常穿着“打补丁”的便装。

  有一年,徐向前的妻子黄杰过生日,徐向前问她:“过生日了,你要什么礼物呀?”黄杰想了想说:“我也不要别的了,就是你当元帅以后,我从来没看见过你穿元帅服什么样,你就穿上让我看一眼就行了。”对她这个出人意料的要求,徐向前答应得很痛快,他麻利地穿上元帅服站在老伴儿面前,模特般地展示了一番。从此以后,那件象征着他一生荣誉的元帅服就再也没见他穿过了,一直静静地压在徐家的樟木箱里。

  顾颉刚:感谢学生的不同意见

  据1931年的一天,顾颉刚为学生们讲《尧典》,当讲到《尧典》的十二州是起源于汉武帝时代的制度时,学生谭其骧站起来说:“老师你讲错了!”并指出了错误所在。顾颉刚听罢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嘱咐谭其骧把不同意见写成书面材料交给自己。顾颉刚看完材料后,又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两人反复沟通几次,最后,顾颉刚把讨论的这些内容写在了讲义上。顾颉刚在课堂上说:“谭其骧同学对我的帮助很大,帮我纠正了很多错误,但他的意见也有我不同意的,这些都让我非常感谢。”

  徐光启:种好红薯再当官

  1610年,在家丁忧期满的徐光启接到吏部要求其回京复职的文书,徐光启回复说“薯种越冬春耕事未完,容春后北返”,意思是贮存好红薯,春天播种后再回北京做官。

  红薯在明朝中期引入中国,最大的特点是产量高,可种植范围一直局限在岭南一带,没有在国内大面积推广。除了信息不通交通闭塞的原因,红薯本身也有一个缺陷,就是贮种不易,过冬的红薯不是烂掉,就是提前发芽。丁忧三年的徐光启一直在家试验,一定要解决贮种这个难题。

  徐光启把红薯分成几组,分别藏于阁楼、草垛、墙洞等地方,但到春天拿出来,基本上是烂掉的多。有一年,他突发奇想用旧棉被把红薯包裹着,结果没挨过冬天,红薯烂得更快。到了第三年,徐光启在自家院子里挖了几个土坑,底下分别垫上稻草、树枝、草木灰等,把红薯种放进去后,有的土坑上方插上透气的竹筒,有的土坑则密封起来。徐光启不去复职,就是等待试验的结果。

  到了春天,那些密不透风的土坑让徐光启欣喜不已,每个出土的红薯都完好如初,他记录如下文字:选择高土,薯入地窖,秘藏过冬,开春如新。之后,徐光启在全国大力推广这种贮种方法,红薯得以大面积种植,很好地解决了当时中国因人口大增而出现的粮食问题。

  溯源:“荏苒”是什么

  在现代汉语中,我们经常使用“荏苒”一词,如光阴荏苒等,形容时光易逝。有意思的是,“荏苒”与植物有关,这种植物就是紫苏,更准确地说,是白苏。紫苏变异极大,其中,叶片纯绿色的为白苏,古称“荏”;叶片单面或双面呈现紫色的为紫苏,古称“桂荏”。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这样介绍:“曰紫苏者,以别白苏也。苏乃荏类,而味更辛如桂,故《尔雅》谓之桂荏。”

  在“荏苒”一词中,“荏”指的是白苏,而“苒”则是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向有以物言情、以物咏志的传统。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白苏的生命只能持续一年时间。古人看到它们在四季的变化,不免感叹时光易逝。西晋文学家潘安在悼念亡妻的诗中写道:“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意思是说,四季随着时光的流逝不断更替,寒暖伴着时间的改变迅速轮换,时光飞逝,只让人感叹对它的无奈……由此开启了白苏与时间的象征联系。“荏苒”因而有了独特的人文色彩。

  米开朗琪罗:不称职的“兼职快递员”

  米开朗琪罗生活的意大利,各城邦之间外交与商贸频繁。不过由于各城邦之间路途遥远,雇用信使是一笔不小的支出。16世纪初,雇用信使将物品从佛罗伦萨送到罗马,其佣金大约是中等家庭一个月的收入。许多名人都曾当过“兼职快递员”,顺路帮人寄送书信和礼物。

  1506年,米开朗琪罗从佛罗伦萨前往罗马拜见教皇,临行前就接了一单,客户是因《君主论》而名传后世的马基雅维利。当时,马基雅维利在罗马出差,需要一笔经费,政府同事得知米开朗琪罗的行程,就请他捎钱捎信。结果,米开朗琪罗到了罗马与教皇因艺术分歧大吵一架,居然忘了望眼欲穿的客户。等他回过神来时,已经离开了罗马,只能把钱和信退给了佛罗伦萨政府,留下身后的马基雅维利徒呼奈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