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高口碑国漫续作《大理寺日志第二季》完结撒花。评论区排队喊话:“第三季见!”事实上,这部动画从开播起,观众就看到了诚意:从剧情到动画流畅度,再到角色配音,全部优秀。
如此特质,承袭了其制作方──天津市好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好传动画)的基因。近日在采访中,好传动画创始人尚游直言:“时间会跑、人会老,但一部好作品能长久活下去。”
在尚游的内心,做优质原创动画的理想很早就扎了根,犹如北斗星一样指引着自己。这也是他创立好传的初衷。
时针回拨到2012年初。天津大学建筑专业毕业、留学法国的尚游放弃高薪,和几位朋友来到中新天津生态城,跨界踏入文化产业。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初出茅庐的好传一度低开低走。彼时,国内动画行业并不热闹,好传也仅有十几人,团队即使把原创作品送到互联网公司,也无人买账。怎么办?尚游和团队选择承接动画代工业务,参与动画电影制作,先抓住“面包”,然后,守望心底的那份“情怀”。
尚游告诉记者,他有理由不放弃。“首先,生态城管委会大力支持,减免办公场地和技术设备使用费,后盾很强大;其次,公司所在的国家动漫园,动漫企业和创业团队陆续入驻,圈层就是资源;我坚信,有品质的原创内容一定有市场。”
春天会来,追梦不晚。在摸索前行的路上,好传一边打磨实力,一边朝着原创动画制作的方向奔跑。
2014年,好传倾囊创作《大护法》。其间,随着互联网平台影响力扩大,动画发布渠道增多,加之此前参与制作的作品在市场上激起了水花,2016年,尚游拿到一轮融资,得以“回血”。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历经3年耕耘创新,2017年,《大护法》上映,这也是好传第一部进军院线的动画电影,成绩不负期待:赢得票房8761.3万元,这让好传有了大众层面的声量。此时的尚游百感交集,就像《大护法》海报宣传语说的那样,“感谢给我逆境的众生”。
趁势而上,起而行之。
同年,未来“爆款”《大理寺日志》进入制作阶段;接着,《冰箱里的企鹅》《金鱼缸男》《盗墓笔记PV》陆续推出……几番尝试及市场反馈,让尚游深知:“做动画非艺术家自嗨,要考虑观众感受,提升文化内涵,讲好故事,让大家看懂、理解、感动。”
好传的性格特点和制作水准受到关注,再度吸引资本入项,团队规模也日渐壮大。
2020年,好传密集上线《大理寺日志第一季》《风雨廊桥》《雾山五行第一季》3部作品。《大理寺日志第一季》一亮相便跻身国创热播番剧。
以为一切步入正轨,谁知,新冠疫情突袭打乱了好传的节奏。
“影院关停,作品上不了;人员封控,生产时断时续。难啊!”尚游苦笑,“那段日子,压力比山大,不过,也是锤炼自我的过程,知道如何直面风雨、知道‘危’与‘机’并存。”疫情防控期间,好传面向高校拓展线上职业培训业务,反响甚好,年培训学员从2019年的100人逐步增加到2022年的500多人。
“现在,线上业务做大了,线下消费市场也热了:影院放开,发行渠道畅通;观众消费力释放,对作品的讨论度上来了……我们的状态也跟着回来了;另外,《大理寺日志第一季》上榜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四届动漫奖,这是中国动漫产业的政府最高奖,很振奋!”
尚游透露,今年,好传计划播出五六部动画作品,囊括国风、武侠、科幻等多种题材。“不同于以往的是,新作由‘90后’导演操刀,会碰撞出值得期待的‘火花’。”
一路走来,好传11岁了,团队规模已超300人。让尚游欣慰的是,他们在生态城落地生根,开枝散叶,汇聚优势力量,共建、共享、共赢。“我们培训的大学生,每年有50多人会留在生态城开工作室;10多家供应商也迁来生态城发展,他们既是好传的邻居、又是合作伙伴,‘朋友圈’越加越大。”尚游憧憬着,希望好传继续“传”播美“好”,亦如一艘“好船”,开得更远……
专家点评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 杜孝珍
文化产业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与市场属性。好传动画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依托数字文化技术,将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创作了一批优秀动画作品,在提升竞争力与影响力的同时,为丰富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贡献力量。
好传动画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守正创新、深耕原创的企业家精神,更得益于天津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政策支持。近年来,天津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与资源激励作用,全面提升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之间的适配水平,不断优化“政策工具箱”来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同时搭建平台载体,全方位引才育才用才,构建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生态。
近期,市委、市政府提出“十项行动”部署与稳经济运行33条政策措施,致力于通过建立精准高效的公共服务需求体系、供给体系与内容体系,推动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的政策引领与制度保障,也需要民营企业创新竞进、勇毅前行,进一步推动转型升级和布局调整,共同讲好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天津故事”,为天津市域经济发展“添秤”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