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创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全面学习深入领悟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面学习深入领悟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1月09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面学习深入领悟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底线思维的科学内涵
魏继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底线思维犹如过河之桥,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应对重大考验的重要方法论支撑。因此,深化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底线思维的科学内涵以及实践指向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一、坚持底线思维,重在保持清醒头脑,准备经受“重大考验”,争取最好结果

  所谓底线,是指最低的条件和限度。而底线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则是指实践中尤其是解决问题时所设定的不可以突破的最低标准、最低条件、最低限度。这是一种以退为进而争取主动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其内涵要义,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惟其如此,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以清醒认知和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政治状态及精神风貌,“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立足最低点,即设定最低标准。作为“防守反攻型”的思维方式,坚持底线思维,就是凡事从最坏处着眼。也就是在探究事物发展变化中,不仅要看到事物发展变化的光明前景即“好”的一方面,还要看到事物发展变化走向另一方面的“坏”的可能。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要坚持“两点论”,既看到有利的方面,也要看到不利的方面,并强调“从坏处着想”。就是从最低标准起步,从最坏处予以立足。这样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中,就能做到有备无患,就能掌握其发展的主动权。

  二是准备应对严峻考验。实践证明,在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能否有效应对前进中的风险挑战,其关键之处在于是否有充分准备,尤其是要有应对重大考验的精神准备。上世纪40年代,在中国革命全面走向高潮之际,毛泽东同志就告诫全党,“许多事情是意料不到的,但是一定要想到,尤其是我们的高级负责干部要有这种精神准备,准备对付非常的困难,对付非常的不利情况”。正因为全党有充分准备,并与全国人民一起合力奋斗,最终夺取了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和中国革命的彻底胜利。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既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也面临严峻的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因此,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就能在新的赶考路上有效应对各种严峻考验。

  三是争取最好的结果。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在应对风险挑战中,坚持底线思维,不是消极被动的宿命论式的无所作为,而是立足最低点,充分发挥其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并通过积极作为促成事物发展由“坏”的可能转化为“好”的结果。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坚持底线思维,他强调在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趋向中,着力促进事物由“坏”的可能,向“好”的方向转化。这就是在推进伟大事业发展中,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从而“争取最好的结果”。

  二、坚持底线思维,关键在于牢牢把握不可逾越的底线,不断提高底线思维能力

  在推进伟大事业发展中,底线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广泛运用于应对风险挑战的各个领域。在政治领域,特别是在事关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问题上,每个共产党人都必须始终清醒而不可以有任何迷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这是新时代中国发展须臾不可离开的根本原则,也是必须牢牢把握的政治底线。在经济领域,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长期执政的根基。如果经济发展滞后,当代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是空谈。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个毫不动摇”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石,也是不可逾越的经济底线。在思想文化领域,尤其是在意识形态建设上,全党必须时刻清楚:“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其根本性要求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是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一项根本制度,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底线。在生态文明领域,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调“要为自然守住安全边界和底线”,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在党建领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也将长期存在。如果对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违背党的初心使命的危险不严加防范和整饬,久而久之,党内的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甚至可能酿成全局性、颠覆性的灾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特别是要守住底线,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可见,底线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不仅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也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党的建设等诸多领域中。必须牢牢把握住不可逾越的底线,不断提高底线思维能力。特别是在实践中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凡事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打有准备、有把握之仗,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三、坚持底线思维,是应对重大考验、推进伟大事业发展的重要法宝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我们发展的战略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因此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运用其思想方法论中的底线思维这一重要法宝,这对应对重大风险考验、深入推进伟大事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坚持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尤其是同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方法论创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宝库。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尤其是进入新时代新阶段,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不仅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对新时代新征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及其发展趋势作出了一系列新探索新论断,形成了坚持底线思维的新观点和新方法。其核心之义在于“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宁可把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一些,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所有这些都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尤其是将立场、观点和方法与新时代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方法论领域作出的具有原创性意义的重要贡献。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丰富和发展,也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华章。

  第二,坚持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特别是对忧患意识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形成的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成果。坚持底线思维的文化底蕴之所以根基深厚是因为它源于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特别是源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的忧患意识。实践证明,忧患意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系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面前,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相结合,并对“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基本内核作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坚持底线思维的科学方法论。由此,忧患意识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法宝,并在实践中成为推进伟大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和伟大成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光辉范例,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准确把握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第三,坚持底线思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防范和抵御重大风险挑战的重要方法论支撑。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在国际力量深刻调整中,中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也面临严峻的风险挑战。因而,在新时代新征程,全党必须着力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并认为这是他“一直强调底线思维的根本含义”。因此坚持底线思维不是一般性的工具和方法,而是奠定了新时代新征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的重要的方法论基础,并且是化险为夷、化危为机不可或缺的利器。

  (作者为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