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2年12月0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与周汝昌的一段文缘
刘国华

  我和周汝昌先生是咸水沽镇的同乡,周家是名门望族,享誉乡里。先生又是国学大师,我从上学时起,就为家乡的这位文化名人感到骄傲,曾从图书馆借阅了先生的《红楼梦新证》,但因水平所限,大致上能看得明白,好多地方读不懂。成年后,虽因忙于工作阅读减少,但那书却一直置放在身边。退休之后,我开始重读《红楼梦新证》,并练习书写家乡稗史。有一次,去采访旧时中药铺“存心堂”名医刘锦文的后代,他们拿出一方石砚,说是当年周汝昌的父亲周景颐送给先祖刘锦文的。石砚刻有砚铭,还有周天球字样。刘锦文得到石砚非常高兴,就把当天降生的二孙子改名“刘得砚”,看来这石砚非同一般。我立刻写了一封信,述说了这块砚的情况,托周汝昌先生的侄子周贵麟,转寄给北京的先生。不久,周汝昌先生亲笔回信,把石砚的来历叙说得清清楚楚,并鼓励我认真写好家乡的稗史。

  我与周汝昌先生第一次晤面,是在津南咸水沽新建的“周汝昌红楼梦学术馆”开馆仪式上。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我把《古镇稗史》一书当面送给周汝昌先生。先生看到书后很是高兴,对我说:“我回去后一定认真拜读。”我们还一起合影留念。这之后,我被聘为津南区文化馆《海河柳》杂志执行主编。其间,先生又把新作《红楼无限情──周汝昌自传》签名后托贵麟赠送给我。我拜读后,打算在《海河柳》上连载,并请先生为《海河柳》题写新刊名。先生知悉后,不多几天便托人捎来口信,让我到北京红庙周宅晤面。我与贵麟立即乘车赶赴北京。那天我们一进屋,便见周汝昌先生端坐在圆桌旁,简朴的客厅里虽没有豪华家具、高档物品,但我却嗅到犹如打开一本新书的墨香,沁人心扉的书香让我对先生更加肃然起敬。

  落座后,我向周汝昌先生汇报了连载自传一书的事,又恭请先生题写《海河柳》刊名。先生说:“既然是家乡的刊物,就权作我向乡亲的汇报吧,不要任何报酬。”停了下又说,“我现时已是半盲老头儿,提毛笔写字手打哆嗦,题写刊名实难从命呀!”先生的女儿周伦玲女士这时说道:“古有集字一说,我们从您以前的书法作品中,找出‘海河柳’三个字,也可以作为刊名啊。”先生沉吟了一会儿道:“也只好如此了。”当起身告辞时,先生又将新版著作赠予我们。

  不久,《海河柳》便启用了周汝昌先生的墨迹。除连载了先生自传和其他红学著作外,还刊发了他不少歌咏家乡的诗词。也是从那之后,编辑部每年都派人去看望先生,一次是春节前后,一次是先生的生日。除了看望先生,也汇报《海河柳》的办刊情况,请教有关咸水沽乃至津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事宜。先生每次都有新作赠送,我们则捎去茉莉花茶、家乡小吃等,还有家熬鲫头鱼、春天的榆钱儿。

  记得有一年周汝昌先生过生日,编辑部组织了十几个人,专程赴京为先生祝寿。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个小节目,祝寿时,有人敬酒,有人献桃,有人撰寿联。我表演的节目是效仿二十四孝“斑衣戏彩”,手摇小拨浪鼓,唱了一段祝寿的“太平歌词”,逗得先生哈哈大笑。

  十多年前的一天晚上,周伦玲女士打来电话,说周汝昌先生要跟我通话,接着便传来先生亲切的笑声:“我为你第二版《古镇稗史》写的序言,不知是否满意?”我赶忙说道:“太感谢了。”先生又说:“前几天,孩子们整理我的书法时,发现了我乙酉年写的一幅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我想送给你,不知你喜欢不喜欢?”我赶紧回答:“那太谢谢您了!”如今,这幅装裱后的墨宝就悬挂在我的屋里,令陋室蓬荜生辉。

  由周汝昌先生释义、书法家田蕴章书写的《千古奇文千字文》,经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后,首发式就在《海河柳》编辑部举办。周汝昌先生之子周建临先生盖父亲印章、田蕴章先生题签,当场售书二百多本。

  《海河柳》编辑部每年都要举办新春联谊会。周汝昌先生就寄来书面或录音发言,也派子女前来参加。有一次,子女带来了他撰写的一副对联:“杨柳依依五经文采诗经美,津沽郁郁九河波影海河春。”他叫我们隐去下联,让与会作者抢对,奖品是签名盖章的新书《我与胡适先生》。联谊会结束前,我们经过商榷,选出几副比较工整的下联,然后公布先生的下联,当场颁发奖品。

  周汝昌先生逝世后,白事简办,我们没能到灵前祭拜。清明节时,我们组织了几十位作者到北京西山墓地祭拜先生。听着诵读的祭文,大家想起先生对家乡的深情厚谊,不禁潸然泪下。先生逝世一周年,《海河柳》编辑部在家乡“周汝昌红楼梦学术馆”举办纪念活动,一百多位作者参加了纪念活动。为了传承这股文脉,《海河柳》在编选了《不可忘却的文缘·周汝昌与海河柳》一书后,又出版了一部《周汝昌与海下文化研究》。津南区每隔三年举办一次“周汝昌杯·全国古体诗词大赛”,影响深远。这些文化盛事,都因周汝昌先生的大家风范而延续下来,这种深厚的文化蕴涵,必将在家乡的土地上代代相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