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2年10月2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沽上丛话
《曙光》纪行 九
今朝霜重东门路(图)
杨仲达

  我们的采访和拍摄是寻访和搜索式的,从天津来一趟长沙也不容易,所以我们到中共长沙历史馆来搜寻柳直荀烈士的痕迹,虽无所获,但却意外地邂逅清水塘。

  我之前并不知道这座纪念馆就建于清水塘一侧,是因为我不知这座在2019年7月1日开馆的纪念馆的前身是1966年建成的原中共湘区委员会陈列馆, 这座馆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其充满年代感的庄重的建筑本身也是一个文物了。在它的门前,高悬着和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一样的《毛主席去安源》油画中的毛泽东头像,而在它的旁侧就是原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也是毛泽东和杨开慧在长沙的故居,1921年冬至1923年4月、1923年9月至12月,毛泽东和杨开慧在这里度过了两段岁月。

  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个意外的相遇促使我必须要写一写,记下这行程,也记下这求都求不来的缘分。

  就在现今故居旧址门外,有一块大石,上面刻有毛泽东写给杨开慧的《贺新郎·别友》一词,可以说是一首豪放的情诗:“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这是毛泽东1923年12月离开长沙去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所作,字字情深意厚。下阕之中所提“横塘”说的就是清水塘,而“东门”则是原来在清水塘附近的长沙旧城的小吴门。当时长沙有一小吴门火车站,亦即现今长沙站的前身。当天拂晓,杨开慧手牵、怀抱二幼子与毛泽东分别,毛泽东以诗记情,写下临别场景,半天残月照上横塘正凄清如许,而汽笛一声已然断肠。正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伟人英雄,也有人之常情。

  如今斯人已逝,水塘依然,遂引起我的遐思。

  清水塘一侧有一座青砖民居,原是做洋货生意的长沙商人陶树清修建的私人住宅。1921年7月,毛泽东和何叔衡二位代表参加中共一大之后回到湖南,于10月10日在长沙成立了中共最早的省级支部──中共湖南支部。经中共湖南支部委员也曾是新民学会一员的易礼容之手,租下此宅成为支部秘密办公的地方,这里也成为毛泽东杨开慧夫妇的家,并且也是他们两人居住时间最长的家。

  一百多年前,在长沙旧城东北郊外,离城约一里,菜田环绕的地方,有两口水塘,上塘水浊,下塘水清。毛杨二人的家,这座砖木结构的二进四合院平房,因门前的清水塘而得名。塘为清水塘,房亦为清水塘,门牌即是清水塘22号,之所以让杨开慧搬到此处同住,也是遮人耳目,曾有很多为革命而假扮夫妻组织家庭的青年男女,而毛泽东和杨开慧是真夫妻,彼时新婚一年。

  1922年5月,在中共湖南支部基础上又成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它的权力范围是湖南全省以及江西萍乡,所以安源路矿的工人罢工是由毛泽东和刘少奇等人领导的。当时的区委机关仍设在清水塘,这里也是湘区委员会发起泥木工人大罢工等运动的策源地。

  我们在清水塘畔徘徊许久,水至清而仍有鱼,鱼何幸哉,皆若空游而无所依。

  这次清水塘计划之外的参观,使我大开眼界,这栋青瓦砖木结构的房子,是回溯中共湘区委员会工作的最好标本,也是回望毛泽东个人生活的一个窗口。毛泽东彼时踌躇满志,家庭事业双丰收,但抚子奉亲,也倍觉艰辛,他的岳母向振熙亦在此与他们一起生活,那时他的薪水是每月8块大洋,这房屋的租金却花去7块大洋。一代伟人,也曾在此过着柴米油盐的生活,但甘苦交加,因为有爱情的围绕。

  毛泽东在1923年4月曾经奉调离开长沙,赴上海党中央工作半年,在他写下那首《贺新郎·别友》之后再度离开长沙,而杨开慧则又独自抚养孩子在这里居住了半年。多年以来让我感慨不已的是这首诗的题目《别友》,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已经超越了一般男女之间的情爱,而是在情爱之上加之于一种革命化和同志式的感情。

  清水塘也是毛泽东与刘少奇第一次见面的地方,也见证了刘少奇的爱情。那是1922年9月,刘少奇从苏联回国后自上海至中共湘区委员会工作,在清水塘向组织汇报。刘少奇就是从这里出发到达安源路矿指导罢工的。刘少奇与妻子何宝珍的相识就是在清水塘,而且毛泽东还充当了他们的红娘。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一向推崇革命的爱情,他一生多次为人做媒,柳直荀和他的妻子李淑一也是由毛泽东介绍的,还有像张闻天和刘英、王稼祥和朱仲丽等,不一而足。

  清水塘,这里藏着一段凄清如许的爱情故事。只是因为毛泽东是主人公之一,于是这段爱情故事就被一代伟人的盛名所掩。这里也隐藏着一段壮烈的往事,毛泽东离开这里之后,杨开慧数年怀着对他的思念,在被捕之后于1930年11月14日被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刑场,毛泽东闻讯后曾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在板仓杨开慧故居的卧室里,曾经两度发现她的手稿,其中写给毛泽东的书信和诗稿,书信洋洋千言,离别之情难以抒怀,其中《偶感诗》云:“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翅,飞去见兹人。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心怀长郁郁,何日复重逢。”这诗颇有汉风,读来使人怆怀不已!

  清水塘在现今的八一路上,距此不远,有一座青瓦朱门的三进四合院。这里最早是曾国藩祠,后来创办船山学社,再后是毛泽东与何叔衡于1921年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这里也是中共湘区组织宣传文化和进行秘密活动的地方,更是党第一所培养干部的学校。这座学校的校址同样毁于1938年的文夕大火,1954年得以复建。柳直荀烈士曾在这里学习。我们因在匆匆之间,去清水塘那天未得一窥容颜,想来也是颇为遗憾的事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