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创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2年09月19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始终做到“四个坚持”
朱继东

  习近平总书记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共产党是以理想信念立党、意识形态立党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意识形态建设决定着党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一直非常重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特别是新时代特别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推动着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中最重要的可以总结为“四个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性和人民性相一致相统一,确保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前进方向;坚持以立为本、重在建设、立破并举,实现批判错误言行和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相统一。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确保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高举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旗帜,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把马克思主义进一步确立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并长期坚持。在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的同时,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指引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发展,迫切需要我们深入回答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直面多年来存在的众多问题,坚决纠偏纠错、拨乱反正、守正创新、正本清源,不仅多次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且使之成为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越来越多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开始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习,以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抓手大力加强意识形态人才、队伍、阵地、法规等多方面的建设,多措并举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第一次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明确提出并要求全党长期坚持,使之真正成为全党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不仅有力维护了意识形态安全、确保了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而且使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二、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始终高度重视

  并不断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全面领导

  能否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建设领导权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一直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文化体制改革时,特别强调“要在继续大胆推进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同时,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这进一步强调了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大力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着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全局性、根本性的历史性巨变。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中进一步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这一次次强调,就是告诫全党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这个根本,否则就会犯无可挽回的颠覆性错误。

  三、坚持人民至上、党性和人民性相一致相统一,

  确保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的基础上,从明确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科学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相一致相统一的关系中确保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引领人民群众在伟大实践中夺取伟大社会革命的更多新胜利。

  严格、鲜明的党性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本质特征,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和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相一致相统一成为中国共产党确立的重要原则。2021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党同志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不断体悟初心使命,贯彻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中进一步强调指出,前进道路上,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使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创作导向成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党性原则,必须加深对党性和人民性关系的认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这是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到,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一致相统一,决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在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讲话时强调:“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更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进一步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仅确立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遵循,而且指明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正确方向、道路。

  四、坚持以立为本、重在建设、立破并举,实现批判

  错误言行和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相统一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和国内外的资本主义文化、封建主义文化的斗争中诞生的,也是在继续斗争中发展壮大的。坚持破中有立、不破不立,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坚决批判错误言行,在实现对立统一、立破并举中建立起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党的宝贵经验之一。回首党的历史不难发现,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同党内外甚至国内外的错误言行、恶意攻击进行坚决有力地斗争是党的一个优良传统。

  毛泽东同志在意识形态建设中不仅强调不破不立、破中有立,引导全党深刻认识到破与立的辩证统一关系,而且倡导和确立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实现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提出以立为本、立破并举这一重要原则,要求全党必须坚持好。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中进一步强调,10年来,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其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这就要求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面对复杂、多变的意识形态形势,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以立为本、重在建设、立破并举,既要多措并举努力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又要大力加强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真正做到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夺取胜利,从而有力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启示研究”(20AKS020)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工程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研究”(2020mgczd007)的阶段性成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