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2年09月16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土书卷气(图)
刘景周

  平展展,一片膏田沃野。

  绿到天际的稻田,决眦一望,心胸顿感寥廓。游目所及,青翠铺排的稻畦之间,一座祠宇突兀呈现。它从一片平面上挺立,于浑然一色中异彩,如图画润染之间的一笔勾勒。不由你不选择路径去接近它,这就是小站稻拓植者的纪念馆──小站周公祠。如果说它四周的植被、农作,都是小站稻乡的乡土之气,那么它就是乡土气之间的一股浓重的书卷之气。它把小站的历史凝结在这里。在俗尚风情的烟海间,展示了独特的书卷文化。

  并排三座殿堂,中殿的匾额上,大书“新农寺”三字。告诉人们,小站建镇之初,是被命名新农镇的。殿内三尊塑像,中位是先农炎帝,上首位是大禹,下首位是关羽。祀先农是因这里屯田种稻;祀大禹是因开河渠兴水利;祀关羽是因驻军海防,练兵养勇。此三祀所展示,正是淮军老盛军在小站的功业,其三者超越时空聚首一堂,却是小站的独特之处。

  东边的殿堂名“周武壮公祠”。武壮二字是清光绪皇帝给盛字军主帅,开拓了小站稻、建立了小站镇,官衔到湖南提督的周盛传的谥号。此外,殿堂里还赫然陈列着光绪皇帝的“御制碑文”,供人了悟。乍见这“皇”,这“御”,还以为必是胡子眉毛老气横秋,细思显然不是。周盛传屯田小站是光绪元年(1875),去世是光绪十年(1885)。1875年光绪皇帝载湉只有四岁,1885年也刚十四岁。这碑文不过是一个十四岁少年的“中学生作文”而已。

  碑文大体综括了周盛传的一生,是盖棺定论的身世定评。

  “朕惟躬擐甲胄,武臣以御侮为能,气作山河,国典以教忠为重,缅怀伟烈,特表新阡。”这个开头,一个是新阡,即周盛传刚刚入墓;一个是伟烈,表示了对亡者的认定。

  “尔,原任湖南提督周盛传,角艺超群,颜行就伍。”说得好!周盛传就是这么个角力武功超群,队伍里露头露脸的前列人物。

  “练团而御青犊,募勇而击黄獐。”这两句,没有直说对付草寇,而代之以“青犊”“黄獐”。

  “功在三吴,身经百战,旌旗变色,鸭城之劲敌先摧,鼓角生威,雉河之重围立解。上下江欃枪并扫,东西捻氛祲全消。”这是周盛传加入淮军,和太平军、捻军作战的情况。三吴,江苏一带。鸭城,指常州。雉河,安徽雉河集。上下江,长江上下游。形容战乱,用了欃枪,即彗星。氛祲,恶劣气候。这些,当然是小皇帝的感情色彩!

  “转旆而汉上肃清,传檄而关中底定。”周盛传在陕西,平定了扰民的土匪。

  “遂乃翠翎耀武,黄褶增荣。勋勇锡以嘉名,岩疆建夫专阃。”这是清廷奖赏功臣的最高档次──赏穿黄马褂、赐勋勇巴图鲁称号、提督职天津镇总兵。

  “复以俾提旧旅,上卫神京。旋移节于湘南,仍留屯于蓟北。春风楼橹,百重峙此金汤,秋水沟渠,万众饱夫玉粒。”说什么湘南蓟北啊,直白就是仍留在小站屯田。春风楼橹,即是说建新城炮台,当年盛军修炮台,石灰造价高,就烧蚌蛤灰。海河塞满了输送蚌壳的舟船。用蚌蛤灰三合土,把个炮台外墙筑成数丈厚。秋水沟渠,就是说马厂减河和它的支河耳河!

  “近以鲸波之不靖,命宣虎士以严防,持满披坚,士有犯难之色,投石超距,人怀必死之心。虽军未交绥,而气吞强敌,谓长城之可恃,庶甸服之永安。”这是说正当中法战争期间,周盛传积极备战,训练新式枪炮,连临战面包都收藏好了,誓与法军较量,大振盛军士气。

  “何期挥戈已殚其劳,陟屺复伤其志。抚杯棬而增恸,千里星奔,抛弓矢而云徂,三军雨泣。”陟屺是《诗经》说的“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没想到,作战已落下了累累创伤,思念老娘又难以遂愿,直到老娘已辞世。连夜千里奔丧,竟然悲痛过甚而亡故。三军都为他痛哭。各界知名人士的挽联就有一百多副,岂止是三军呐,据说当年获得温饱的灾民成群结队去烧纸悼念周盛传。

  “悯虎臣之凋谢,贲龙綍以褒嘉。揆厥生平,谥之‘武壮’。”皇帝抚慰人真有办法,竟然嘉许用带龙头的绳子抬其棺木,给他“武壮”作谥号。

  “呜呼!闻鼙鼓而思将帅,素旐式凭,抚钟鼎而念勋猷,丹忱共鉴。勒诸贞石,昭示来兹。”一声惋惜,结束了斯文。什么素旐,不就是发丧引路的白旗嘛,俗尚叫打幡儿。式凭,手扶发丧车。发送完毕,立碑昭示后人。

  一篇述实又空灵的作文。

  这是专属周盛传的文字。当然也是专属小站镇的。这篇散发着书卷气的文字,告诉人们小站是如何成田成镇的。没有这篇文字,就不会有这座祠堂,没有这座祠堂,就不会有这沆漭一片地稻田,这蜚声遐迩的小站稻!

  每一块乡土,都有其来龙去脉的历史。形于书卷,就文润了乡土。周武壮拓建小站,从无到有,实是开拓创新的一种文化。祠堂的书卷气刻到了碑版,流传于口耳,民众的书卷气便储养在心头。于是,这座田间的祠堂,毁于劫难又重新修复,春秋两祭的庙会,香火又绵绵无绝。更成为小站后人及外来游客的观瞻选项,稻田拥抱着祠堂,祠堂俯视着稻田,成为乡土一幅永不褪色的图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