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是一个漂泊遇安的家,从小我不记得有冬至这个节日。父母亲走到哪里忙到哪里,他们官不大,但各人都管着一个单位,一摊子事,除非假日,或者连节带假日一起过,我们才发现那天原来还是个什么节呢。
你打开日历,每年的冬至都是公历12月22日,这天没有公假,一般来说,也不是公休日。冬至,冬至怎么了?我是过了而立之年解甲返乡,才听朋友家人说谚——“冬至不吃饺子儿,冻掉耳根儿。”后来整理清史资料,需要了解民俗,一查,吃了一惊:这原来是一个大节,有多大?
“冬至大如年!”
翻开我们的史书,爱雪、吟雪的诗人和要人太多了。但是,首先一条,你的肚子不能是饥肠辘辘的;其次,你衣服要穿厚一点,最好有一个亮堂或雅一点的草亭,生一炉旺腾腾的火,然后围炉而坐,或者披上大氅踏雪寻梅,再说 “大雪纷纷落地……下他三年又何妨”——对雪发出咏叹调,那百分之百是要“有条件”才会有感动。
冬至的前一天,各户人家便已行动起来了,亲朋好友互赠食物,当时的情景真是“提筐担盒,充斥道路”——这有名堂,叫“冬至盘节”。大街小巷各个店铺,都会摆出冬至的特有供品售卖:“冬至荐酥糖”,有馅儿的大个儿的叫“粉团”,没馅儿个头儿小的叫“粉圆”,这是祖宗牌位前的必供之品。
冬至前一个晚上,一家人要团圆,和除夕一样,这一夜讲究合家团圆,一个外人也不能在场的,连回娘家的女儿也是“外人”——对不起,你还是回婆家过冬至吧!然后炒菜烫酒,祭祖宗,拜喜神,全家大快朵颐——所有的仪式如同过年一样,半点儿不越雷池,也丝毫不敢马虎。
(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