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津门花事
水上公园菊展启幕 追述天津艺菊历史 全民赏菊早成民俗~~~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10月27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津门花事
水上公园菊展启幕 追述天津艺菊历史 全民赏菊早成民俗
水西庄种洋品 大华饭店联展花画影
单炜炜
“长枪短炮”拍菊展也是一景。摄影 霍秀军
《北洋画报》1928年11月24日的菊花专版。
菊花会上的“黄州放棹”“紫绶飘风”。
1933年,天津菊花画影联合展上的摄影作品“花魂月魄”。
南开学校“最高”的菊花,达到8.5英尺(约2.6米)。
东亚医院菊花会第二名“淑女振袖”,当时报纸单调的印刷色,特意标明这株是粉色。

  日前,第57届菊花精品展在水上公园开幕。菊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天津种菊、赏菊历史悠久,过去多处私家园林都会在金秋举办菊花雅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津城的园林、学校、医院、饭店,也会举办菊花大会,集观赏、征名、绘画、赋诗、摄影等诸多形式一起。与此同时,还形成了特有的“津派文人养菊”的技艺传承至今。

  宜亭赏菊以菊会友

  今年水上公园的菊展主题突出了叶家良先生师徒菊花精品,9处菊韵景点,汇集了津、京、豫、苏、鄂的精品菊花6500余盆。在菊展现场,记者正赶上公园管理处菊花组组长陈欣在给游园观众做介绍:“‘金鸡红翎’‘霞光四射’‘麦浪’都是中国传统菊花品种。”他指着“花丛”中几株花瓣开向四周伸展并向上卷曲的菊花说,这是“凤凰振羽”,是天津特有品种。一时间,手举相机、手机的游客,纷纷拍摄。

  从陈师傅这里了解到,他的师父“中国菊艺大师”、水上公园花卉大师叶家良正在无锡布展,师徒俩都是南开区“津派文人养菊传统栽培技法”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欣说,“津派文人养菊传统栽培技法”其实和天津种菊、赏菊的传统息息相关。他介绍,过去的南运河杨庄、曹庄是远近闻名的菊花村,大觉庵、侯家庄、杨家庄都以花农为业。《天津县志》中记载了清康熙年间“宜亭赏菊以菊会友”。

  宜亭位于老城西门外、演武场右月坛,为康熙年间天津道朱士杰所建,这里是花贩集散地,逐渐形成每年的“菊花展会”。清代天津诗人张坦的《宜亭看菊》就曾记录当时情景:“寻菊到宜亭,空郊眼倍青……浊酒赛香湛,蓝舆夕照亭……”

  沽上著名的查家水西庄多次举行赏菊盛会,还曾“引种”洋菊。庄主查为仁曾留诗:“有客番舶来,赠我数本菊……”据说,其种原产地是墨西哥,通过日本流传到中国。

  陈欣介绍:“津门文人养菊成风,尤其到了近现代,‘玉芳园’‘罗园’‘管园’等,更是著名的‘菊园’。”实业家周馨吾的玉芳园在大觉庵,管园在吴家窑,与八里台罗开榜将军的罗园很近,都是著名的“菊花名园”。在上世纪初,北宁公园、河北公园(中山公园)就举办过大型菊花会,北宁公园留存《菊花培育常识》供爱菊人士学习借鉴,河北公园则征集到各地达600盆菊花。

  南开中学展花赠花

  1927年11月19日,《北洋画报》报道当时法租界东亚医院举办的“菊花会”,“后院,姹紫嫣红、绚丽夺目,一时往观者应接不暇。”这是因为院长田村俊次有“菊癖”,收罗奇珍。还刊登公选出第二名“淑女振袖”菊花的照片,并特意标明为粉色。

  那时,借菊展做广告的企业也比比皆是。天津寿丰面粉公司就曾在中国大戏院前厅做菊花展览,调换品种让展览持续月余。有资料记载,天祥商场、中原公司,都曾在秋天以菊展为噱头,推销商品。

  “菊会”报道甚多。《北洋画报》曾刊载,1929年11月3日,作者“黑丁”在法租界公园,先觉得菊花比英租界公园更加“繁错可爱”,又去南开中学菊展。菊花是南开中学的校花,学校艺菊以高大为贵,最大的“金钩如意”花径有15英寸(约38厘米)。学校有300多个品种,“有十盆皆未定名”,先征名后票选,中选者“可得赠菊一盆”,现场不少“搔耳挠腮”想名字的人。到了1930年,学校菊展中征名的菊花有20盆新品种了。黑丁归家途中,发现所经宅庭街道都有菊花,“所种未必佳,亦可见赏美为人情所同具也。”

  1929年,北洋画报社与撷芳画社合办的“合菊花、绘菊以及菊花摄影于一处的展览”,报道称,就全国言亦属破天荒之举,地点是在大华饭店,“连续三天不售门票自由参观”,每天参观者“逾千人”。

  《北洋画报》1933年12月28日出了一版《明日黄花》专版。《菊花异种考》一文引经据典,认为黄色为正统,如“黄狮子”“金剪秋”;以人命名的日本品种“宫崎菊”,花冠特大,肥料以豆饼、蛋白最佳;淡黄小花冠的“梨香白”,放在冷室中具有梨子香;“醉陶”更奇,《聊斋志异》就有记载,而且“微作酒香”。《艺菊谈》一文的作者“新农”是曾主持北洋造币厂的管洛声之子管思强,管园又名新农园即是管家所有。管思强提到“北方早寒,是以必有温室……捕蜂类使为传布花粉之媒介”。当时的一些“花瓣之宽阔异常者”的菊花新品种,都是用“西番莲(大丽花)之花粉培育的。”

  专版上,还刊登当时天津玉芳园菊花名品“翠缕朱环”“黄州放棹”“泥金描凤”“紫绶飘风”等菊花名品的照片,名画家吴昌硕的《菊残犹有傲霜枝》图、广州菊花展及菊花大赛的图文报道,可见当时天津“菊事”之盛。

  菊花诗或影响《红楼梦》

  水西庄培育菊花品种很多,最著名的就是“黄金印”了,纪晓岚外祖父就曾在水西庄求过此名种,此事被写到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余八九岁时,见外祖家介祉堂中,有菊四盎,开花皆正方瓣,整齐如裁剪。云得之天津查氏,名黄金印,先姚安公乞其根归……”这种正方瓣的菊花,水西庄还培育出了“芙蓉城”,和金黄色的“黄金印”相比,它是粉红色。

  康熙五十五年(1716)查为仁首创“赏菊倡和诗社”,并留有《赏菊倡和诗》。天津水西庄研究专家韩吉辰介绍,《红楼梦》中第38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中,薛宝钗《忆菊》中“空篱旧圃秋无迹,冷月清霜梦有知”,不仅意境相通,而且嵌入查诗“黄菊窥篱作好秋,五年清梦隔悠悠”中“篱秋清梦”四字。曹雪芹曾住过水西庄,或受影响。

  “花把式”传艺津派技法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天津《益世报》称当时的罗开榜、周馨吾、王九爷(南开中学花艺主理人)等十人,为沽上艺菊十大名家。当时的天津,以艺花为业的高手不胜枚举。

  陈欣介绍说,过去在天津还有一些技艺高超的“花把式”,会受邀进入府邸花园进行“指点”,其中的佼佼者就有“津派文人养菊传统栽培技法”创始人田式葵。后来,他集几十年技艺经验,著有栽培技法笔记《种菊》。自此,津门文人养菊自成体系,独树一帜。

  天津解放后,市政府为传承津门菊文化和恢复重阳赏菊的传统,市园林绿化研究所牵头恢复津门菊花栽培,由田式葵负责,1952年起每年举办菊展。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许东祥和卢万有作为第二代传承人,负责养菊基地湛江路花圃、睦南道花圃的养菊育菊,培育出了“平沙落雁”“晴云”等名菊。有资料记载,当时,卢万有曾整理筛选天津菊花品种,数量高达1200余种。1966年起叶家良跟随许、卢二人学习菊艺,成为第三代传承人,成为著名的“中国菊艺大师”。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市级菊展多在天津人民公园枫亭与花卉厅举办,每逢开展游人如织。1971年起水上公园管理处秉承天津市养菊传统开始育菊,自七十年代初至今每年均在公园内举办菊展,继承津门赏菊传统,成为津城人民赏菊习俗的历史文化承载之地。新报记者 单炜炜

  天津记忆团队供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