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5年04月01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斯人已逝
其心若虹(图)
孟丽
  导演李前宽肖像(油画)  孟丽

  李前宽导演是新中国电影史上极具代表性的导演之一,他与同为导演的夫人肖桂云老师一起,共同执导了《开国大典》《重庆谈判》《七七事变》等诸多家喻户晓的经典影片。我与这对伉俪导演相识,是在2016年评剧电影《韩玉娘》的拍摄现场,他们当时是这部戏的导演,我母亲王冠丽是主演。在拍摄之余,我们聊了起来,李前宽老师很健谈,当听说我毕业于俄罗斯列宾美院油画系时,他兴奋不已。我知道他们那代知识分子的成长,深受俄罗斯文学艺术的影响。就这样,我们成了“忘年交”。

  那段时间,一有闲暇我就会跑去剧组,聆听李导讲述他的俄罗斯情结,从俄罗斯巡回画派对他们这代人的影响到他对经典学院派艺术的理解,从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到苏里科夫的《女贵族莫洛卓娃》,从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到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俄罗斯民族一段段厚重的历史文化、一件件伟大的艺术作品,在他舒缓诙谐的语气中,以格外通俗易懂的方式,活泼泼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我不禁惊讶,他不仅是一位博学者,更是一位好老师。

  说他是好老师,是因为他不仅有着为人师表的亲和力,更有着触类旁通的引导力。比如,他曾经告诉我,画家控制画面的能力和导演对全剧的把控是一样的,好的导演很多都有着良好的绘画基础,而好的画家也需要思考如何在二维的空间内表现出更多的内涵。一幅好的油画作品和一部好的电影作品一样,既要有大关系,又要有细节;既要有实实在在的叙述,又要有象征与隐喻。人物的刻画一定要有血有肉,要从人物的性格特点入手去了解对象,挖掘对象,有时导演和演员会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故意为人物增加台词或者道具。然而,除了技术手段的运用,艺术家在创作时,最重要的还是发自内心的对作品倾注的爱与持续性的热情。

  李导曾多次风趣地对我说:“小孟,你就拿我当模特,体会一下我们聊的如何挖掘人物。”然而,我因为各种忙乱,始终没有“动用”过我心里无比尊重的这个“模特”。2021年8月,噩耗传来,李前宽导演离世。我听后半天没缓过神儿来,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每次都会笑嘻嘻地说“下次见”的可爱的李导,却再没有机会“下次见”。

  我觉得自己像一个不遵守承诺的人,深悔自己为什么迟迟未曾动笔,没让李导在世的时候看到我为他画的肖像。我打开照相簿,翻看与这对伉俪导演的合影,翻看我们一起旅行的照片,李导的音容笑貌瞬间闪现在眼前,他极具感染力的话语也都言犹在耳。于是,我拿起了画笔。

  这幅油画《导演李前宽肖像》便是在此心境下,追忆着李导当初启发我的话语创作完成的。画面中,李导站在大西洋岸边,辽阔的海面犹如他豁达的内心。落日的余晖洒在他的脸颊上,呈现出温暖的色调,正如他的亲切与幽默总能照亮身边的人。为了突出李导的职业特征与他将电影事业融入生活的特点,我特意将他原本握在手里的手机换成了他在片场时每天握在手中的剧本……

  作品于2024年12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四时并运”展览中展出。展览开幕时,我特意邀请李前宽导演的夫人肖桂云导演来到展览现场,在我心里,她对作品的态度比任何人都重要。在我们即将走进展厅的时候,肖导突然握着我的手说:“孩子,你先去忙吧。”我以为她是怕我陪她看展览浪费时间,但从她湿润的眼里我得到了答案。回家的路上,肖导不止一次地说:“孟丽,真的谢谢你,谁都没想到你会这么用心地给他画肖像,而且,画得这么好。”

  我仿佛完成了一个心愿。这幅作品应该说是李导出题,我一直没有交出的答卷。如今交了试卷,出题者却再也看不到了。我不知道李导对这份答卷是不是满意,但是,或许正因为没有了李导的监督,我表达起来才更敢于遵循我的内心,我想画出我眼中的这位好老师,画出他对艺术无止境的追求与热爱,对后学毫不吝惜地提携与指导,他就像画面中温煦的夕阳,照耀着每一位跋涉在艺术道路上的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