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说中用红色驱赶“年兽”,到现代春节里红色带来的喜庆氛围,那一抹中国红早已成为中国人春节里不可或缺的元素。从绒花到中国结,这些寄托美好祝福的红色装饰,为人们的生活映衬出吉祥如意。
“聚宝盆”里盛年味
过春节戴绒花的习俗流行于北京、天津、南京等地。在天津,这一习俗尤其盛行。老太太戴“聚宝盆”,女孩戴石榴花、海棠花,天津姐姐过年的精髓就体现在红艳艳的绒花里。来到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尚记真丝绣绒制作技艺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尚永森的工作室,仿佛进入一个绒花的世界。以红色为主,造型各异的绒花产品有序陈列。“这些‘聚宝盆’‘万年红’‘鸿运牡丹’等传统造型一共45款,还有为蛇年制作的三款真丝绣绒蛇,有大有小,三种颜色。”尚永森告诉记者。
尚记真丝绣绒制作技艺,是将蚕丝制成光亮顺滑鲜艳的蚕丝线,再做成真丝绣绒条,这样制作的绒花手感圆润顺滑。尚永森说:“绣绒蛇制作难度比较大,要考虑到重量和造型的比例,里外缠绕三层绣绒。这两款20厘米高的绣绒蛇,一个就要用15米的绣绒条。这些白色和青色的小蛇,比较受小朋友喜爱。”
众多展示品中,一个雍容华贵的绣绒版凤冠引发记者兴趣。凤冠通体红色,一根根真丝绣绒紧密缠绕,上镶亮片珠宝和“喜”字。9只凤凰造型,中间一只大,两边各四只小。“这些年我一直琢磨怎么恢复传统绒花制作。‘九凤冠’是我查资料一点点钻研完成的,集合了我几十年技艺的精粹。”尚永森说。
不久前,尚永森在工作室里接待了来自南京的绒花制作技艺传承人李倩。她在网上看到尚永森展示天津绒花的直播后专程前来拜访。两位绒花制作传承人在探讨交流中取长补短。李倩了解到尚永森研发了专门机器给绒条“打尖”时表示惊叹。她用手工剪刀“打尖”费工费时成本还高。与李倩交流时,尚永森也获得创作灵感,“天津绣绒以红色为主,造型上以头花为主比较传统。南方的绣绒五颜六色,主要是做装饰家居的花。接下来我也打算开发装在瓶子、装饰家居的绒花产品。”尚永森说。
“中国结”里有寓意
春节期间,传统饰品“中国结”随处可见。要说手工编结“中国结”,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巧妹红妆绳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吕敏是个行家。今年她为春节做的绳艺作品有300多个。她还编结了一批小青蛇、小金鱼、小中国结等小饰品,参加非遗市集活动展示。
有着20多年编结经验的吕敏,能用上百种结绳技艺编制传统结饰,“基本技法是用绾、结、穿、编、缠、抽,编出双钱、纽扣、琵琶、团锦、十字、吉祥等结式。”她善于根据顾客需求定做绳艺作品,节前完成了几款大型“中国结”,“这几款作品直径80厘米,高度180厘米,是根据顾客要求制作的。顾客想要通过‘中国结’传递什么祝福,我都会用特定的绳结方法表达”,吕敏说,“一个大型的‘中国结’是用平安结、吉祥结、如意结、团锦结等结组合在一起,中间是个大‘福’字,代表‘福到眼前’,周围有金鱼、莲花,寓意金玉满堂、连年有余。制作过程除了技法熟练,还需要耐心与细心。”
创作之余,吕敏走进社区、学校和非遗市集讲解绳艺历史、教授爱好者简单技法。她说:“‘中国结’作为手工编织工艺品,从最初的结绳记事到服饰之结再到象征吉祥、平安与团结,蕴含着中国人古老的智慧。希望喜爱绳艺编织的人们通过双手编织出寓意丰富的‘中国结’,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