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向春天(图)
卫建民 题图摄影:刘明辉

  郭志刚/章无忌《孙犁传》

  扬之水《问学记》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是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在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年轻时读中外长篇小说,看见青年男女在困难的境遇中相互激励,在黑夜里期盼黎明,常在口头或书信中引用这句诗。诗人以昂扬的姿态,以四季交替给人以信心,是青春的向往。后来读书多了,中西文化比较,心里想,雪莱的诗和中国哲学“贞下起元”寓意是一致的:天道人事循环往复,周流不息,冬天的到来,当然就预示春天会至、将至。

  现在是仲冬,这几天北京的天气格外晴朗,每天都是蓝天白云,阳光灿烂,我正住在医院做全面体检,在病房里走动,透过大窗户欣赏住院楼下法国梧桐的满树黄色干叶。我知道,再来一场大风,累累黄叶就会于树干坠落,今年日历的最后一页必定被无情的疾风撕去,漫长的一年终于走到了尽头。

  近年来,我过的是读书写作的生活;读书,是让我安心的良药。应朋友之邀,几乎每周都要在上海文汇网的《读书》栏目发表一篇读书随笔;偶尔写篇散文,也是由读书激发。有时奢望,假如还能回到校园,每天在图书馆读书,每周向导师汇报读书情况,每月写篇读书报告,能像王阳明《传习录》里那样求学问道,那该多好啊!回首一年的读书情况,应该特别提出的是读了几本关注打工者或打工者写的非虚构文学作品,如《我的皮村兄妹》《微尘》《劳动者的星辰》等。这些作品鲜活、生猛、奇异,我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了解这一类劳动者。如果说人类的生产活动是艺术的源泉,那么,这一群在诗和远方的感召下从事体力劳动的同胞,就是最有理由和能力书写时代精神的写作者。最应该注意的是,这些为了生活从遥远的乡村进入城市的新型劳动者,当他们还在家乡时,大都有过文学的梦想,他们的文学创作萌芽,曾经在家乡露出尖尖角;如果困守贫瘠的土地,生存半径跨不出自家的几亩承包地,他们的文学梦想说不定就在原地破碎了。闯入城市后睁眼看见城乡之间存在的反差,劳动过程的亲身感受反而激发了他们的文学想象力,乡下人的梦在大城市实现了。通过读这些兄弟姐妹的书,我认识到,他们本来就具备创作的天赋,只是被生活的压力遮蔽了自己的天赋,一旦从繁重的劳动中脱开身,他们就要在纸上尽情歌唱。

  今年,朋友扬之水出版了她的《问学记》,特别嘱我读后谈点个人意见。我和她认识三十多年,主要是从书本中和她经常“见面”,对她个人的生活情况和经历知之不多。她从事名物研究后出版的第一部著作《诗集名物新证》,我当年收到赠书后就认真读过,还勉力写了一篇书评。《问学记》记她四五岁时在王府井书店门口读连环画,参加工作后疯狂买书读书,在动荡岁月里坚持走一条自学的路,自己寻找精神的食粮。书中的代序是她的学术自传,也是时代的写真。她的天分、毅力和经历证明,成才的道路不仅仅只有一条。问学,既问学于书,也问学于人。在《读书》杂志当编辑时,因工作的关系,她认识许多硕学大儒,受到传统文化熏习,在与老前辈的日常交往中学到了书本中没有的东西。《问学记》中篇幅较长的是记徐梵澄先生。对于这位年轻时就和鲁迅先生相亲相近,中途赴德留学,后去印度修道的奇人,扬之水以日记的形式记下徐先生的言行、风度,让读者看到一位活在自己世界里的高人是多么可爱。扬之水的书法,有晋唐小楷的神韵,她主动帮徐先生誊抄诗稿,聪明人用笨办法,这是最切近的问学。两代学者的交往,徐先生对扬之水的器重、欣赏,读起来真使人快乐。《问学记》里悼念语言学家杨成凯的文章,是扬之水少有的记伤逝的悲怆文字。朋友介绍她认识杨成凯后,她惊异于杨的天才,知道杨在数学、象棋、版本校雠等方面无所不精,“可同时与十人对盲棋”。自从两人相识后,他们每周在琉璃厂的古籍书店碰头,“旧学商量加邃密”,她在古色古香的氛围里问学于杨,闲谈中学习版本知识,听杨讲他对词学的认识。《应折柔条过千尺——送别杨成凯》开头写道:“一夜不能成眠。二十多年交往,点点滴滴,漫无次序乱絮一般堆叠在眼前。不是骤然的瞬间之恸,而是缓缓的浸蚀之痛。”这种对朋友早逝的追悼之文,就是“欲哭无泪”的深度悲伤。

  住在医院里,朋友告诉我北京师范大学郭志刚教授逝世,享年91岁。郭先生在当代文学的教材编写和教学上的贡献,我略知一二;他在孙犁研究上的建树,我知之甚详。我和郭先生没有直接交往,只是他的《孙犁传》的读者之一,曾听孙犁老人谈起过他的写作情况。读到北师大发的讣告后,我请郭先生的学生、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杨联芬教授代我送一挽联,我写的主要是郭先生在孙犁研究方面的成就:“耕堂对话存信史/书传审慎谱犁歌。”为研究孙犁的作品和文学道路,郭先生曾和孙犁有一场对话。这篇对话是孙犁研究的重要史料,也透露出郭先生研究路径的消息。当“晚年孙犁”初露端倪时,在中国的大学里举起研究孙犁的大旗,并培养几代研究孙犁的后起之秀,郭志刚先生应是第一人。如今,薪尽火传,孙犁研究已经在全国不少大学展开,每年都有一百多篇专题论文发表。

  看天气预报,昨晚的温度是零下7摄氏度。我在年末住进医院,就像一辆汽车进修理厂大修一样,目的还是为了明年的安全生产,多拉快跑。冬天,在我心中从来就没有萧瑟感,因为我知道:贞下起元,往而必复,春天正在前面等着我。

  写于2024年12月5日

  题图摄影:刘明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