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有两说:一是气象意义上的,指降雪量很大;二是人文意义上的——大雪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正处在隆冬季节。因此,节气意义上的“大雪”与气象意义上的大雪,既有不同又有必然的联系。正如元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所说:“至此而雪盛也。”
大雪时节,未必有雪。但在北方,寒冷而漫长的冬天大多会下几场雪。你想啊,漫天雪花,翩翩飞舞,树裹银装……一幅幅唯美的图画,怎能不触动诗人的情思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古代那些文学大师们是如何描写大雪纷飞的吧!
生活在北方的人,或许见过大雪封山、大雪封路;东北人对大雪封门,也不陌生。但这样的雪,在诗人的笔下,远算不上大的。你看这场雪:“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不愧为浪漫主义诗人,在他醉眼看来,那些雪花连在一起,竟“织”成一张包裹天地、密不透风的席子。这夸张的描写,可谓大气包举,臆想飞腾。再看宋代陆游的《大雪》:“海天黯黯万重云,欲到前村路不分。烈风吹雪深一丈,大布缝衫重七斤。”在大海与天际的交界线处,乌云滚滚,昭示着有场鹅毛大雪即将来临。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厚厚的积雪足有一丈多深。为御寒保暖,诗人身上的大布衫,足足有七斤多重!这是一场让人心情晦暗的大雪。诗人是在借雪抒怀,对于仕途受挫的陆游而言,这场雪,不仅下在眼前的地上,更下在他人生的路上。
古时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大雪封门,无郊可游,无剧可追,无网可刷,难免寂寥,而诗人又大多喜酒,约人小酌便顺理成章了。“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刚刚酿好的美酒,还没来得及撇去上面的浮沫。粗拙小巧的火炉,正烧得通红。白居易看了看窗外:呀,天黑就要下雪了!新酒待启封,炉火红彤彤,他想到了好朋友刘十九。乃欣然相邀:“嘿,朋友,能来陪我喝一杯吗?”寥寥二十个字,却深藏着最温暖的友情,让人在隆冬雪天里全身暖意融融。
下雪了,有温暖,更多的还是冷。同样是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天降大雪,这一夜的寒冷真是令人讶异,连被子和枕席都是冰凉的。忽然间,望见窗外是一片通明,原来是下起了大雪。夜深了,虽然没出门观看,但他知道雪下得非常大,因为时不时能听到积雪压断竹枝的声音。时值诗人被贬江州,在寒冷寂静的雪夜,诗人的内心深处,那份清冷孤独可想而知!
雪,常常被视为洁白无瑕的象征。而这也被诗人融入到意象之中。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倍感压抑。那天,大雪过后,满目银山、琼楼、玉树,大地变成了银白的世界。诗人诗兴大发,为我们留下一幅绝美的风景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的前两句,展现出一幅幽静寒冷的图画,画面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显得优美而凄冷欲绝,意境开阔而幽僻。而后两句,借助歌咏隐居山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压抑。诗中客观境界的幽僻,更体现出作者落寞孤寂的心情。
每一朵雪花都很美,而中国古代那些伟大的诗人们,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更将大雪之美推到了极致。 题图摄影:木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