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人:
周 密 南开大学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
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孙一琳 本报评论员
首发经济通过高匹配度的有效供给,引领高质量的消费需求,能充分释放消费市场潜力,不断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要,也让城市发展呈现更多亮点。
孙一琳:11月,商务部会同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等五个城市,举办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精品消费月活动,“首发经济主题突出”是一大特点。首发经济与消费升级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我们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点。
周密:今年,南开区引进一批知名人气IP品牌首展及联名款首发。“新展、新玩、新店、新趣”带来的新体验迅速“圈粉”一众年轻人,引领消费新潮。由首发经济带来的消费潮流可以凝聚成一个标识,在品牌、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深入人心,不仅作用在产品本身,更推动消费场景和商圈版图的迭代升级,与所在地区形成共振。城市中这样的标识越多,对消费者吸引力就越大,对消费资源的配置能力和引领能力就越强。
孙一琳:“新”是首发经济吸引消费者的重要特质。“引进来”只是起点,融入本土特色打造更个性化的消费场景,才能提升品牌乃至城市的吸引力。
周密:没错。“引进来”不是对经验的一比一复制,而是要放大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既来自业态本身,也来自周围的环境氛围。在天津,小洋楼、老厂房成了不少首发的首选。空间的文化韵味与首店新品的时尚感有机融合,实现品牌价值与区域影响力的双升。这样的融合向着更多品类、更大范围、更广空间拓展,由“首”带来的某项技术和某种模式,能与城市原有产业基础碰撞出新的火花,以点带面,在更大范围产生积聚作用,让城市“新”意十足。
孙一琳:首发经济蕴含新机遇。老字号祥禾饽饽铺的外地首店,首日销售近千单。老字号老品牌的跨区域首发,不仅为自己赢得更大的商业机遇,也能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如何培育更多“津味儿”首发,让天津本土品牌更好地“走出去”,值得深思。
周密:老字号老品牌“走出去”,要能发新品,还要能走新路。有的老字号走进博物馆,打造一批还原历史记忆、反映传承故事的互动体验场景,还有的老字号重整门面,入驻历史文化街区,化身游客争相打卡地。老字号在地域文化与地方商业融合上有独特价值。拓展“首发+文旅”的路径,将老字号老品牌的文化底蕴转化为多种商品形态,融入旅游路线、城市标识,提供更多蕴含传统文化、富含时尚元素、符合当代需求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就有机会形成被看见、被认识、被认可的消费链条闭环,让品牌叫得响,传得远。此外,城市之间可以通过产业握手链接洽谈会、联合招商等方式,打开更多“走出去”的通道。
孙一琳:首发经济不仅包括首店,还涵盖首发、首秀、首展,这是一个完整的品牌展示与市场拓展体系。这个体系越完善,首发经济能级越高,越能为消费升级注入持久动力。您认为,推动这一体系的建设有哪些抓手?
周密:首发经济的“新益求新”,除了产品、业态创新之外,更重要的是制度创新。想方设法给首发经济营造一个开放、活跃的创新环境,品牌价值和区域资源才能充分适配。在武清区,通过建立“企业家周”和企业专员服务等工作机制,首店的引进、选址和涉及的规划建设等相关事项有了“一企一策”。目前,首发经济整体业态结构依然较单一,紧紧围绕企业需求,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才能逐步完善促进首发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更多领域形成从产品首发到品牌首店再到企业总部的产业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