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处海河流域尾闾,肩负着流域75%洪水入海任务,2023年汛期,海河流域发生60年以来最大流域性洪水,永定河、大清河洪水从南北两线夹击天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一个多月坚守一线、昼夜奋战,防汛抗洪救灾取得全面胜利。水旱灾害防御是水务部门的天职,去年汛后以来,市水务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灾后恢复重建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制定天津灾后恢复重建水务专项规划,争取国债资金151.45亿元支持水务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项目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国债资金投资129.93亿元,投资完成率85.8%,当前天津正抓住冬季施工黄金期,掀起灾后恢复重建建设新高潮。
统筹规划 科学布局
天津是海河流域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五大水系的入海口,在海河流域防洪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事关京津冀地区整体防洪安全。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结束后,天津水务部门准确把握海河流域“上蓄、中疏、下排、有效治洪”防洪治理原则,统筹流域防洪安全和我市防汛补短板需求,推动实施一批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的重点防洪工程,全力构建防洪减灾新格局。
大力实施44项水毁工程修复项目,于今年汛前修复去年受损堤防、闸站、水文设施,全面恢复我市防汛抗洪能力。组织推动42项水务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项目,重点实施永定河、蓟运河、大清河等骨干行洪河道治理,畅通流域行洪通道;统筹推动东淀、文安洼、贾口洼、黄庄洼、青甸洼等5处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增强蓄滞洪区分洪滞洪能力;推动州河、泃河、还乡新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增强中小河流抵御洪水能力;推动西青、静海等重点区区级防洪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市防洪工程体系。把握国家发行超长期国债有利时机,推动实施中心城区防汛排涝补短板工程、中心城区排涝通道、重点水闸改扩建工程等60项重点项目,进一步提升城市排水应对能力,为更好地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奠定基础。
科技赋能 补齐短板
前瞻、及时、准确的水情监测预报信息是做好洪水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今年以来,市水务部门对标国内一流标准,依托水务灾后恢复重建,大力推动现代化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将高科技手段与传统监测方式融合,构建起一套由气象卫星遥感和高精度测雨雷达、密布的雨量监测站、关键水文站点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全市新增设6部测雨雷达并开展全市组网,借助气象卫星、测雨雷达,获取大范围的天气信息、流域高分辨率面雨量监测和短临暴雨预警,延长短临降雨预见期,为防汛调度争取时间。第二道防线,全市计划新建及改造66处雨量站点,站网密度由116平方公里每站提高至86平方公里每站,全面提升降水观测能力和雨情测报精准度。第三道防线,通过实施水文监测站网补充完善工程,对全市100余处水文站点进行提升改造,增加应急监测装备,实现对我市管辖的20条主要入境河道和12条入海河道水位、流量、泥沙等主要观测项目自动化监测,提高水资源、水生态、山区防洪重要控制节点的监测能力,确保在极端条件下水文监测数据能够测得到、测得准、报得出。
在此基础上,今年市水务部门还推动实施了重点防洪工程数字孪生平台和防洪调度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并与“三道防线”工程形成有效衔接,利用“三道防线”数据资源完善我市洪水模型,提高防汛调度指挥的反应速度和指挥效率。在今年汛期的实战检验中,我市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已开展洪水风险研判44次,初步实现延长洪水预见期与提高洪水预报精准度的双重目标,为今年水情预报、防汛调度和指挥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加快施工 保质保量
灾后恢复重建投资大、任务重,且受汛期降雨和冰冻期影响,有效施工时间极为有限。市水务部门克服困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坚持日调度、周通报、月巡查,全市投入近4000名建设人员、2000余台(套)施工设备,400多个施工标段同时作业,“以日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不断刷新建设速度。同时,以党建引领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党建六进工地”,实现规模以上工程项目党组织全覆盖;组建6支党员突击队,带领全市工程建设者,发扬抗洪抢险铁军精神,昼夜奋战、全速推进。
工程质量是千年大计。市水务部门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为先,切实把强化质量安全理念落实到灾后恢复重建各方面全过程。编制《水务工程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创建标准》,组织现场观摩,全面开展标准化工地创建。引入智慧工地监控系统,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设备状态、工程材料、施工进度、安全管理等进行实时监控,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全方位、全主体监管。严格执行“三级联查制度”,开展施工质量、工程安全专项检查2000余次,增强工程实体质量管控力,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
市水务部门创新开展“开工先开廉政课”,强化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为大规模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程上好“廉政首课”。与财政部天津监管局、市财政局建立国债资金监管联动机制,加强跟踪审计,坚决杜绝资金挪用,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
灾后恢复重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广大水务建设者将坚决扛牢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担当实干、攻坚克难、善作善成,严把项目建设安全关、质量关、进度关,努力打造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安全工程,守护津城安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贡献水务力量!
通讯员 何睦 文静 王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