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文化中国行
四普津行时
蓟州区建立“镇镇到”档案 助力实现调查区域全覆盖~~~
~~~
~~~
节目形式更多样 跨界融合注入新活力~~~
~~~
WTA年终总决赛上演“青春风暴”~~~
WTT法兰克福冠军赛~~~
~~~
2024斯诺克国际锦标赛落幕~~~
排超联赛第5轮~~~
传承明星赛负于辽宁队~~~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11月11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中国行
四普津行时
蓟州区建立“镇镇到”档案 助力实现调查区域全覆盖
拿起“洛阳铲” 探出新发现(图)
本报记者 张帆 文/摄
  工作人员用“洛阳铲”探寻地下文物。

  在蓟州区白涧镇官善村东,有一处不起眼的台地,丛生的杂草漫盖着向上的小径,预示着这里罕有人迹。此前,村民在这里掘土时发现大量陶片及建筑构件,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进行了初步调查。近日,记者跟随蓟州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工作队来到官善遗址进行现场踏查和调查性试探工作。

  在现场,工作人员利用RTK(实时动态)测绘设备对遗址分布范围边界进行打点,并使用无人机航拍对遗址进行全面的影像采集。记者还看到了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大名鼎鼎的“洛阳铲”是如何工作的。

  工作队队员高震宇告诉记者,“洛阳铲”(探铲)是野外考古工作的常备工具之一,铲头为金属制半圆形,利于下探,铲杆由多节金属杆连接而成。“我们利用探铲向下探,通过对铲头带出的土样结构、颜色和包含物的辨别,可以判断出地层堆积情况以及地下文物遗存的分布情况。理论上探铲是可以无限延长的,我们打到过地下十几米的深度。”

  记者看到,工作队员在直径约6厘米的探洞中使用“洛阳铲”不断向下打探,并将带出的泥土根据深度不同摆放在土样板上。“遗址最上层是大约20厘米深的表土层,接下来是50厘米的扰乱层。在距地表70厘米到2米左右的深度可见文化层,含有大量的陶片、砾石片。”高震宇说。

  通过此次调查,工作队基本确定了官善遗址的形状、面积、文化层厚度及年代。蓟州区“四普”工作队队长刘福宁表示:“盘山南麓地带是古文化遗址、古墓葬集中分布的区域,也是蓟州区‘四普’工作的重点。此次新发现的官善遗址距张家园商周遗址较近,二者应有密切联系。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摸清官善遗址的分布范围及文化属性,并对周边进行细致调查,完善相关资料。”

  蓟州区下辖1个街道、25个镇、1个乡,共949个行政村、31个居委会。截至目前,全区949个行政村,调查区域覆盖710个,野外到达率74%,已复查文物点188处,系统填报140处,“三普”不可移动文物复查率75%。

  为进一步提高“四普”实地调查阶段野外到达率,实现调查区域全覆盖,蓟州区“四普”工作队编制了《天津市蓟州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镇镇到”档案》,作为蓟州区所辖乡、镇、街道的“四普”调查工作的记录,核心内容包括乡、镇、街道概况(建制沿革、行政区划等)、不可移动文物工作情况、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工作日志、自然村走访调查情况、调查问卷等。

  蓟州区“四普”工作队以乡、镇、街道为复查单元,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填写“四普”登记表,并进行文物信息采集,每日整理工作日志及工作台账;同时,对各村进行走访、调查,以发放调查问卷为基础,以居民口述史材料为依据,对文物线索进行搜集,并现场进行核查。随着“四普”工作的深入开展,“镇镇到”档案将不断丰富、完善。

  刘福宁表示:“野外到达率和调查覆盖率是‘四普’工作的重点,我们以‘镇镇到’为抓手,走遍每一个自然村,认真核查我区不可移动文物,深入发掘文物线索,落实‘应普尽普’‘应保尽保’,全面摸清蓟州区文物资源,讲好蓟州故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