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层共9户人家,“窗改门”硬是改出11扇临街门。而且改门的房屋一半用作经营饭馆,居民们饱受污水、油烟的滋扰,还要担心楼体抗震性能减弱。
9户改出11个门 居民不堪其扰
“你看,小区下水道经常堵塞,油污外溢,楼前地面上都是油,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近日,南开区王顶堤街昌宁北里13号楼居民刘女士一边给记者看她用手机拍摄的照片,一边无奈地说。“窗改门”房屋用作经营饭馆,还存在卫生和消防的问题,居民们不堪其扰。刘女士说,“窗改门”本来就是违规行为,对建筑物安全有影响,经营饭馆对大家正常生活影响就更大了,应该尽快恢复房屋原状。
10月15日,记者来到昌宁北里13号楼,这是一栋临街居民楼,一层有9户,在房屋临街一侧,“窗改门”足足改出11个门。在小区里,13号楼前几个污水井的井盖和四周有明显油渍。居民告诉记者,3天前街道刚派人来清掏污水井并用水冲洗了地面。楼道内,经营饭馆的房屋防盗门上罩着一层厚厚的油渍,邻居家的防盗门上也或多或少有油渍。“遇到就餐高峰期,楼道里有很浓重的油烟味,我们住在这里,别提多难受了。”居民说。
“窗改门”治理难度大原因何在
在采访中,王顶堤街道办事处与南开区住房和建设委员会的工作人员都提及,“窗改门”是城市治理的难点。究竟难在哪儿?根据他们的说法,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窗改门”后的房屋用作经营,原则上不应该颁发营业执照,但现在施行的“营业执照承诺制”不利于“窗改门”的治理。“营业执照承诺制”指的是在办理营业执照时,商事主体可以自主选择住所(经营场所)信息申报,而无需提交产权证明或村委会出具的住所(经营场所)使用证明。二是执法边界不清晰,街道与住建委的责权不清,导致执法难。三是相对人违法成本低,容易出现“反复清、清反复”的情况。
不过,记者最新了解到,南开区非常重视“窗改门”的治理,由区领导牵头,联合多部门研究解决方案,接下来将采取全面厘清部门执法权限、冻结“窗改门”房屋房产交易、多部门联合执法的方式,治理“窗改门”顽疾。
街道综合执法大队:住建委执法更专业
区住建委:街道执法更有优势
采访中,居民们表示应该严格治理“窗改门”,尽快将房屋恢复原状。对此,王顶堤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表示,法律法规有明文规定,对于“窗改门”的治理,街道综合执法大队行使的是行政检查权。他理解,就是执法人员发现线索后,将其移交给南开区住建委处理,因为对方才是房屋拆改的主管部门。但现实中,南开区住建委要求街道综合执法大队调查清楚房屋底档,确定房屋确实存在拆改,还要给“窗改门”相对人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可是像昌宁北里这样的老小区,建设于上世纪90年代,执法人员去档案馆查了,根本没有房屋底档。作为住建部门,应该比我们在处理房屋拆改方面更加专业。”负责人表示,之前昌宁北里曾治理过“窗改门”,不久后“回潮”。
南开区住建委的工作人员则有着另外一套说法,他介绍,南开区关于处理12345热线群众反映问题的各部门权责清单,规定“窗改门”是由街道综合执法大队走执法程序,相对人不整改的情况下再移送住建委。该委自己也有一套执法程序,相对人如果不恢复原状,那么就要报请法院强拆,整个执法程序走下来要一年多。在他看来,街道在执法方面比住建委优势更大,依靠网格员巡查机制,“窗改门”在改造过程中就可能会被发现,可以及时制止,一旦改完再拆就困难了。而对于“窗改门”,其坦言,平日里对房屋结构安全没有什么影响,但一旦遇上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在强力震动下,楼体可能会发生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