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天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区域观察
西青区“无中生有” 聚起种业高地
通讯员 高泽猛 姜悦

  正值金秋好“丰”光,2024中国天津国际种业博览会如期而至。700余家国内外种子企业齐聚、数千个新优品种荟萃。自2018年创办以来,这场种业盛会已经有6年在西青区举办。 

  作为天津重要的“菜篮子”“米袋子”保障基地,西青区以举办种业博览会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种业,通过种业布局逐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种业实现“从无到有”华丽蜕变,形成种业集聚高地。 

  布局“一核三区” 打造完善产业链 

  风吹稻浪遍地黄,西青区3.4万亩小站稻迎来丰收。位于王稳庄镇的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孕育“西青种”的摇篮,这里种植的430余亩小站稻开镰收割,拉开了全区小站稻秋收的序幕。 

  “我们选育的‘天隆优619’是天津4个优质小站稻主推品种之一,占全区水稻种植面积的近1/3。今年新选育出来的‘天隆粳5号’水稻品种也非常有潜力。”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果转化处副处长何广生说。 

  依托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以及强大的科研动力,王稳庄镇成为西青区水稻种业聚集区。在《天津市西青区现代种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中,西青区确立了“一核三区”特色种业产业布局,除王稳庄镇外,还规划了在张家窝镇布局种业科技与服务核心;在辛口镇和杨柳青镇布局蔬菜种业聚集区;在精武镇、大寺镇和王稳庄镇布局水产种业聚集区。到2030年,西青区将实现从种子研发到生产种植,从销售推广到技术服务的全链条高质量发展,形成完善的种业产业链。 

  夯实基础 创新服务 软硬兼施助发展 

  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种业振兴的基石。近年来,西青区同步推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夯实种业发展基础。 

  西青区连续多年将老旧棚室改造提升工作列为区级民心工程,累计完成老旧棚室提升改造6500余亩,新建12个设施农业园区。目前,西青区设施农业棚室面积已达1.96万亩。随着农村全域清洁化工程、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等工程的开展,一批“高颜值”村落吸引来了优质的种业企业落地,促进了小站稻和精品蔬菜两条农业主导产业发展。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金钥匙”。在创新种业企业服务模式方面,西青区大力探索,建立了企业包联机制,对区内16家种业企业实行“1家种业企业由1名处级领导干部包联和1名工作人员跟踪服务”的“1+2”服务模式,并实行审批联动机制,创新房产异地互认机制、承诺审批和政府备案机制等,让企业落地无忧。 

  让企业站“C位” 多点支撑给足发展底气 

  有效的政策支撑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西青区围绕人才支撑、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先后出台政策,支持种业企业发展。同时,西青区积极争取市级政策、资金支持种业企业发展,开展小站稻产业集群、蔬菜产业集群、大口黑鲈反季节繁育及养殖设施提升改造等项目,争取到上级资金近3000万元,助力种业企业壮大。 

  在科技赋能方面,西青区一方面保护传统种质资源,连续多年开展“沙窝萝卜”提纯复壮和杂交育种,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另一面,西青区加强“院企合作”“院地合作”,设置试验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西青区与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共建小站稻种质资源库,助力打造“小站稻”品牌。天津农科院培育的优质杂交品种在西青区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并在辛口镇建设了天津市种质资源库繁育基地。 

  目前,西青区已集聚种业企业16家,其中水产良种场1家、进出口种子企业2家。年良种生产能力超500吨,年营业收入达1亿元。未来,西青区将全力打造集种子研发、销售、试验、示范于一体的北方种业集聚中心。 

  通讯员 高泽猛 姜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