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津沽学人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天津日报
合办~~~——忆会计学家李宝震先生
沽上丛话
津派文化谭(九)~~~
掌门人说老字号~~~
电影频道
佳片有约~~~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9月06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津沽学人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天津日报
合办
风标才器 实足师范(图)
——忆会计学家李宝震先生
韩传模 执笔

  李宝震先生编著的部分学术著作

  李宝震先生离我们而去已三十余年。望着先生的照片,我们仿佛又听到了他铿锵有力的声音,追随先生的一幕幕好像就发生在昨天,尤为难忘的是先生那以春风风人、以夏雨雨人的学者风范和师者操行。

  先生人格高尚、胸怀坦荡、为人豁达。读研期间,先生给我们上第一节课时,就告诫我们“先做人,后做学问”。这简单的7个字,一直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之路。先生经常教导我们,首先要了解为人处世的原则和规律。在待人处世的礼数、礼节、礼法、礼教方面,先生言传身教,使我们懂得了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涵养和气质。在先生的心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他总是设身处地去理解和包容别人的行为。“文革”结束后,先生对曾经打骂过他的“造反派”并不记恨,有的人在学校当了老师,当讨论职称晋升时,先生作为评审委员会的专家,对他们都客观地投了赞成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学术问题的争论很多。先生虽然与一些知名教授的学术观点不同,甚至还有一些公开讨论,但他们私下关系都非常和谐。每当我们外出调研或参加学术交流时,先生都嘱咐一定要安排时间去看望这些教授。先生一生对学问孜孜以求,不曾争名夺利,做人低调,从不抱怨,无论是身处逆境,还是经历辉煌,他总是淡然以对。

  先生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会计学家和教育家,在会计界与潘序伦先生素有“南潘北李”之称。1937年,先生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天津工商学院并留校任教,成为该校第一个讲授会计课程的中国教师。1942年,年仅26岁的他被晋升为教授。先生是“会计科学论”的创始人,是我国“会计科学论”学派的创建者,他治学遵循理论联系实际,著述颇丰,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出版的论著和教材达150余种,其中教材、专著60余种,论文80余篇,有多部作品获得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1937年,他发表了英文专著《中国之所得税》,得到国际财政专家的重视和赞赏,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院将该书译成法文,日本有学者也引用书中的观点,将其作为参考文献。上世纪50年代,他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与卢世忠合著《工业企业凭单日记账核算形式》一书,1956年出版后,深受工业企业界欢迎,国内机械、纺织工业系统广泛采用这种核算形式,财政部也在全国推行此核算形式,且流传到了国外。

  1980年以后,已步入花甲之年的先生以其深厚的中西学功底,致力于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审计理论和方法体系的研究,连续发表了多篇(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论文、著作,其独到见解引起会计界的积极响应。1980年,他发表在《会计研究》创刊号上的论文《论社会主义会计的原则》,被公认为国内最早系统提出社会主义会计原则的论文,先生因之被誉为“新中国会计原则第一人”。他所著的“三论”(论会计的性质、作用、原则),在学术界有很大影响,并被多数会计教科书所引用,日本学者也赞扬他是“中国会计改革的先驱”。

  先生治学严谨、师风坦诚。在一次兄弟院校举行的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他谈道:“对于提交答辩论文的内容,我个人并不了解,来此前特地请教了一位专家朋友,下面我就将这位专家的意见宣读一下, 供论文作者参考。”这番诚实的“表白”令人印象深刻。先生的一篇文章《案例教学有助于造就智能型审计人才》,刊登在《审计研究》1986年第1期上,在文章的最后,先生特意注明:“本文参考美国Alan·P·Johnson(艾伦·P·约翰逊)于1980年出版《Auditing Judgment》(《审计判断》)一书的序言改写而成”,其治学的严谨态度和对他人研究的尊重可见一斑。

  先生的学生刘铁良博士曾深情地回忆:“先生安排我给国际会计新专业的学生讲英文原版教材的会计原理,从我开课的第一天起他连续听了十几节课。当时先生已经70多岁,担任会计系名誉主任和众多社会职务,教学、行政工作非常繁忙,但每次上课他都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仔细听我讲每句话、每个发音,并做好标记。课间休息时经常把我叫到教室外面,告诉我什么地方没讲透,哪个单词发音不准,下一节课我立即补讲或纠正。每当看到先生坐在后排,我就信心满满。”先生对年轻教师和后学的关心、指导,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先生一生投身于会计教育事业,为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1949年津沽大学成立,先生被人民政府任命为副校长。他虽担任繁重的行政工作,仍然坚持上教学第一线,讲授会计、审计课程,不脱离教学岗位。1974年为天津郊县培训会计人员时,先生与学员一起住在渺无人烟的山区废矿旧址,吃窝头和发霉的咸菜,喝矿井脏水。他独自一人既教会计课,又讲政治课;不但授课,还辅导习题;从早到晚不离学员,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个月后,他体重减轻了20多斤。结业时,有学员拉着先生的手声泪俱下,舍不得让他回市区。

  “文革”结束后,感受到科学的春天来临的先生,倍觉大好时光的珍贵和教育事业的重要,致力于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他做了一系列工作,进一步改进教学,促进我国会计教育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国门打开,跨国公司纷纷涌入,外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先生超前意识到,必须尽快在高等财经院校设置国际会计专业方向。为此,他利用发表文章、学术发言等各种机会反复宣讲他的观点,呼吁有关部门加以重视。1986年,在国家教委召开的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本科专业目录会议上,由先生负责起草的国际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得到国家教委批准。之后,在先生的努力下,天津财经大学在全国财经院校中率先开设国际会计专业和审计学专业。也是在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先生担任会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他生前招收了近10名博士。这一年,学校还举行了李宝震教授从教50周年庆贺大会。先生是天津财大会计学科创始人,纵观天津财大会计学科发展所走过的每一步征程,无不浸透了先生的心血。

  先生对我国会计教育事业倾注了深切情怀。能成为先生的弟子,是我们此生最大的荣幸。先生的朴实无华、言传身教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师恩难忘,永铭于心。

  (本文内容系李宝震先生的学生于长春、石爱中、刘铁良、陈敏、郝振平、张立民、韩传模、蔡春共同回忆,执笔人系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

  学人小传

  李宝震(1916—1993),江苏昆山人。1937年毕业于天津工商学院,自1942年起历任天津工商学院教授、会计财政系主任,津沽大学副校长,南开大学教授,天津财经大学会计系教授、首任名誉系主任以及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学衔委员会副主任,会计学会理事长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天津会计学会名誉理事长、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顾问以及天津市高等院校教师晋升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天津市高级会计师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业会计学会、兵器工业会计学会、铁道财务会计学会、建筑会计学会顾问,天津市政协委员。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光荣称号。编著有《中国之所得税》《中国会计简史》《国际会计》《国际审计》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