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得主、鲁迅文学奖得主贾平凹近日推出中短篇小说集《平凹秦岭故事集》,以20个秦岭故事,呈现自己对传统文化、人性的探寻,对现代社会的反思,以文学世界映照社会变迁。
《平凹秦岭故事集》包括《蚁神》《赤日》两册,收录了贾平凹上世纪80年代以来创作的20个秦岭故事。这些故事定格平凡生命中熠熠生辉的瞬间,描绘了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群像。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他笔下的人物都展现出了一种蓬勃向上、不甘平庸的精神状态。
书中,贾平凹塑造了许多个职业身份奇特的人物,比如,《好了歌》中的棉花匠、《人极》中的劁猪人、《倒流河》中的挖煤人、《沙地》中的拳师、《天狗》中的打井师傅、《美穴地》中的风水先生、《库麦荣》中的剪纸手艺人等。这些秦岭大地上的各色奇人,凭借自己的精湛技艺与非凡际遇,以平凡之身演绎了秦岭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百年来的世道人心,也让这套故事集宛如一部“秦岭版《俗世奇人》”。
通过这些秦岭奇人的故事,他讲透了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生存智慧与生命哲学:来这世间一趟,要像那赤日,纵情燃烧,让生命为自己发一回光;生而为人,最大的壮举,是知晓自己渺小如蝼蚁后依旧能在时代洪流中坚守自我;不内耗自己,想要就去争取,只要心中有光,欲望与野心就能成为前行的力量;生命一旦被照亮,在庸常的日常生活中也能发现诗意和美好。
贾平凹出生于陕西南部的丹凤县,受秦岭“秦头楚尾之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长的历史文化滋养,他的作品兼有北方的豪放和南方的灵秀。就像湘西之于沈从文,上海之于张爱玲,东北之于迟子建,阿勒泰之于李娟,秦岭是贾平凹的文学根据地。他说:“几十年来,我都是在写秦岭,写秦岭里的商洛,那是我的根本,是我的能量源,是我的文学根据地。”
在贾平凹看来,秦岭就是“一条龙脉,横亘在那里,提携了黄河长江,统领着北方南方”。几十年间,从山水草木到飞禽走兽,从秦岭里的商州到整个秦岭,他的创作始终饱含对秦岭的眷恋和对自然的敬畏。粗犷浑放的陕地乡土气息、浓彩重墨的地方民俗画卷、深邃幽远的传统文化内涵,构成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贾平凹认为自己存在的意义就是,“用笔记录当下的中国,思考黑暗与光明,叙述我和我的上辈、我的儿女这几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秦岭是贾平凹文学版图中的主脉,秦岭中生发的故事,承载着人的生老病死、历史的风云变幻以及自然的神秘阔大。在他看来,秦岭这片土地上芸芸众生的生存图景是中国形象、中国气韵的生动展示。他说:“写秦岭就是写中国。越是对中国有深入的认识,越是觉得秦岭和商洛的重要。反过来站在秦岭和商洛再看中国,再看世界,这就是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