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上海8月22日电 深藏在地球内部的地幔充满了许多未解之谜。通过对地球板块边界动力学观测上“最后一块拼图”——北冰洋加克洋中脊的科学考察,科学家提出地幔动力新机制。
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李家彪院士领衔、南方科技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法国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IPGP)等单位中外科学家共同参与的这项研究,首次发现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的岩浆活动存在超强的变化,提出主动和被动地幔上涌双机制控制了全球洋中脊系统,这对地幔动力经典理论提出了挑战。8月21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刊登了研究论文。
根据地幔动力经典理论,洋中脊下的地幔,被板块拖曳着向上运动而呈现被动上涌,称为“被动地幔上涌”模式,形成的岩浆量(即地壳厚度)受扩张速率的控制。北冰洋加克洋中脊是典型的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科学家一直预测那里难以形成地壳,地壳厚度可能接近于零。由于北冰洋加克洋中脊海域常年冰封,开展冰下海底地震探测十分困难,成为地球板块边界动力学观测上“最后一块拼图”。
业内专家认为,这一地幔动力新机制,颠覆了学术界一直认为的“超慢速扩张洋中脊岩浆供给极度贫瘠”的观点,完善了地球板块边界动力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