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渤海潮~~~——从“一”字看改革③
思想会客厅~~~
金之平视线~~~
深一度~~~
漫话~~~
评论员在现场~~~
评论员在现场~~~
基层声音
本报与各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8月14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评论员在现场
“智慧之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杨建楠

  站在屏幕前刷卡,按动开门键,将提前分类的垃圾投入箱中,这是刘景凤阿姨每天扔垃圾的固定流程。“我们小区的人已经形成了习惯,大人孩子都这样扔。”她所在的小区是中新天津生态城季景兰庭,一个智慧小区。

  智慧可不只体现在垃圾分类上。扔完垃圾刘阿姨常在小区内遛弯,手机没电了,往智慧座椅上一坐,可以边歇脚边给手机充电;中午回家做饭,问问家里的智能音响,就能获取菜谱、查询菜价,用它也可以打报修电话、联系社区医生……一天的生活都是“智能的”。

  5G、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高科技则是“智”变的推动者,它们依托多样化场景,在满足人们的大小需求中融入日常生活。实验室里的“智慧之燕”,就这样乘着需求的风,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项技术只有被需要才有生命力。智能化,未必都要对标高大上的用途。垃圾分类、给手机充电、监测高空抛物、锻炼身体,这些接地气的用途,能实实在在解决群众身边的大小问题,便利生活。时时刻刻被需要、被使用,这是“智慧之燕”能够飞到群众身边的关键,也是其生命力所在。

  放宽视野,智慧场景的“触角”还能延伸更远。在河西区尖山街道名都新园社区,独居老人贾大爷家每周三都会有志愿者登门,负责做一日三餐,因为周三保姆休假。帮助社区“精准接班”的是街道的智慧系统,系统内汇总了网格员走访的各类群众信息,工作人员借助系统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智慧,点亮了居民的美好生活,也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更准确的抓手和突破点,在智慧场景下,数据跑路和服务者跑腿两种工作方式协同发力,让绣花般的治理,落针点更准、针脚更细密。

  如果问“智慧之燕”带来了什么,答案远非“便利”二字能够概括。便利之外,是更绿色的生活方式、更充足的获得感。人们常说“科技改变生活”,智能赋能不仅改变了人们过去的生活,更点亮了新的美好生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