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经济周刊·京津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8月01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城故事
新能源供热人 姚永
雄安的大脑 老姚的双脚(图)
本报记者 宁广靖
  姚永正在检查供热管网。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见到姚永的时候,他正在东丽区大毕庄供热站附近检查从不远处的电厂铺设过来的供热管网。他穿着灰色的长袖工服,配上有些旧的黑色劳保鞋,白色安全帽下是一张被晒得黝黑的脸,汗珠顺着脸颊滴到衣领上,浸湿了一片。“你好,我是姚永。”他直起身在裤子两边蹭了蹭手,不好意思地说:“手有点脏。”

  姚永是中石化新星绿源天津公司副总经理,虽说是管理层,但看起来却像是工地上的老师傅。“相比待在办公室里,我更喜欢到现场去。”他指着地面的管道对记者说,这附近有两家垃圾发电厂,垃圾在焚烧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很多低温余热,将其收集并转化成供热热源,可以替代原有的燃气供热,“这条管道有11公里长,在供暖季,热源通过这些供热管网源源不断地进入供热站”。

  4年前,姚永从中石化新星绿源河北公司调来天津。东丽区清洁能源综合利用项目是该公司在天津的首个垃圾电厂余热利用项目,一期项目预计今年供暖季来临之前完工,可满足310余万平方米、3万多户居民的供暖需求。

  “这是件共赢的事。”姚永伸出三根手指给记者一一举例:首先,垃圾余热替代燃气供暖,每年能为政府节省数千万元供热补贴;其次,一年可减少碳排放约5万吨;第三,比燃气供暖更安全、高效。

  但“首个”意味着没有样本可以参考。据介绍,垃圾在焚烧发电过程中产生大量余热,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余热,降低综合成本,成了姚永日思夜想的问题。为此,他不是泡在项目现场,就是奔波在协调各方的路途中。

  “项目从方案设计到开工用了半年时间。其间总公司技术团队的专家们提供了很大的技术支持。”做调研方案的时候,姚永每星期有三四天都要带领团队跑到雄安新区,寻求专家帮助。同事笑称:“这个项目是‘雄安的大脑、老姚的双脚’撑起来的。”

  “根据这个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专家意见,我们最终确定了多种能源集成及梯级利用技术方案,并制定了实施计划。”姚永称,这一技术可作为垃圾发电厂“热电联产”多能互补、高效利用的样本,在城市集中供暖配套改造中,作为一种新的能源利用模式进行复制和推广。

  从业17年来,姚永经手了大大小小近百个项目。找热源、谈项目、抓技术、盯施工……他的工作内容被同事调侃为“一把抓”。扎实的一线工作经验让姚永对项目可能遇到的很多问题有了“预判”。

  “一个项目能否成功落地,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姚永举例称,政策的支持、改善民生的需求等,都是决定一个项目是否可行的重要因素。

  采访过程中,姚永的手机不断有电话打进来。“我手头还有几个供暖改造项目在推进,最近忙着做调研、出方案。”他说。

  从最早的中石化新星绿源陕西公司调到河北公司,再到现在的天津公司,这些年,姚永似乎一直“在路上”。他的家人现在还在陕西,他一年回去四五次,每次回去,孩子都眼见着长高一截。“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他说,这是一个新能源供热人的担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