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
~~~——赏读谭凤嬛《红楼梦》人物画
沽上丛话
津门名家谈艺录(二十)~~~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7月3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巧婉丽见大观(图)
——赏读谭凤嬛《红楼梦》人物画
罗文华
   《红楼梦·画菊》(中国画) 谭凤嬛

  天津市红楼梦研究会与天津戏剧博物馆文庙博物馆管理办公室联合主办的“艺苑寻珍——天津《红楼梦》文化艺术展”,目前正在天津鼓楼博物馆展出。其中主办方特邀著名中国古典人物画家、《红楼梦学刊》美术编辑谭凤嬛及其所绘《红楼梦》题材作品参展,她笔下的大观园风情,以其构思精巧、画风婉丽赢得观众青睐。

  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文学成就最高的长篇小说,同时也被赞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这部经典作品流传二百余年,不仅本身早已家喻户晓、享誉世界,而且在戏曲、曲艺、音乐、电影、电视剧等艺术形式及连环画、年画、邮票、磁卡、火花、烟标、年历卡、彩票等文化媒介中,都有它的身影。几乎与《红楼梦》各种文本的出版发行同步,有关《红楼梦》的插图及相关题材的美术作品也不断面世,涌现出改琦、费丹旭、孙温、陈少梅、王叔晖、程十发、华三川、刘旦宅、戴敦邦等诸多杰出的画家,为《红楼梦》传播史和中国美术史书写了精彩的篇章。年近花甲的当代女画家谭凤嬛,从青年时代便自觉地学习和继承《红楼梦》文艺的优秀传统,几十年来精心创作了大量《红楼梦》及中国古典文学题材的画幅,出版过多部画集和明信片,在海内外举办过多次个人画展,其代表作被多家博物馆、美术馆珍藏。她在积极传播《红楼梦》文化艺术的同时,也丰富和提升了自己的绘画艺术。

  笔者爱读《红楼梦》,也爱搜集《红楼梦》图像,所以与谭凤嬛女士有着共同的话题。我上高中时曾逐册购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80版16册一套的《红楼梦》连环画,四十多年来,我搬了多次家,扔了很多书,但这套“小人儿书”一直完好地保存着。天津著名画家彭连熙先生的《红楼梦》画作曾经多次由邮政部门发行纪念封和明信片,每次他都签赠供我欣赏。前几年,上海远东出版社编辑黄政一先生寄赠他策划出版的一套三册《绣像里的红楼梦》,使我得以赏读该书集结的近两千幅自清代乾隆年间至民国初年的《红楼梦》绣像资料,包括清刻本、石印本及其他画作集,从一个重要角度了解了中国木刻版画和美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在此次“艺苑寻珍——天津《红楼梦》文化艺术展”开幕活动中,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张庆善先生、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赵建忠先生还与我和谭凤嬛女士一起探讨了绘画作品在《红楼梦》传播史上产生的特殊作用,认为这些图像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不是单纯研究文本就能探得的。谭凤嬛数十年悉心绘画《红楼梦》,实际上也是以自己的画笔完成了一套自成体系地对《红楼梦》的当代解读。

  谭凤嬛具有深厚的红学基础和丰富的艺术实践。她师从著名工笔画家晏少翔先生、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她为冯其庸《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一书作插图,另为线装本作墨线插图,并为《八家评批红楼梦》《红楼十二钗评传》等红学著作作插图。她出版的图书,可以《〈红楼梦〉人物墨线图集》为代表。此书根据《红楼梦》故事内容,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到《中乡魁宝玉却尘缘》共绘制了31幅墨线图。此外,书中还印有“金陵十二钗”人物画及《怡红夜宴》长卷图。全书人物形象刻画生动自然、端庄清秀而柔美,足见作者绘画功力之精深。

  长期致力于工笔画创作,必须具备充分的耐力和韧性,加之本职工作是做《红楼梦学刊》的美术编辑,有多少双作者和读者的眼睛盯着她,可想而知,谭凤嬛对自己的《红楼梦》题材画作的要求是谨而又谨的。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她精巧的构思、婉丽的画风确是来之不易。

  赏读谭凤嬛《红楼梦》人物画,不禁想起亦擅中国古典人物绘画的前辈女画家王叔晖。王叔晖继承中国画线描的优秀传统,并吸收西画的透视解剖法,用笔精细,人物造型准确,形态逼真,细节刻画细致入微,线条犀利,设色考究,风格艳丽典雅。她所塑造的仕女形象美而不媚,清秀生动,保持了唐宋以来工笔重彩人物画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后,王叔晖开始创作《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人物组画,但仅画出了林黛玉、史湘云、王熙凤等部分人物,她便带着夙愿未了的遗憾辞世了。笔者感觉谭凤嬛的中国古典人物绘画有对王叔晖艺术的学习与继承,在谭凤嬛所绘《红楼梦》画作中,可以看到王叔晖所绘《西厢记》《孔雀东南飞》《孟姜女》《木兰从军》《桑园会》《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死牌》《杨门女将》《红楼梦》等经典画作的优长。尽管两位女画家的艺术理念和表现手法不尽相同,但她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以女性的审美方式把中国画传统的美延续并发展到今天,而且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她们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上受过严格的训练,扎扎实实地下过一番真功夫。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