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我市“十项行动”,推进市场监管“五大工程”,积极探索商业秘密保护新机制新路径,进一步提高关键领域商业秘密保护水平,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优化营商环境,6月,围绕“保护商业秘密 推动强企护链”主题,我市组织开展了第二届“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能力提升服务月”(以下简称“服务月”)活动。全市市场监管部门结合辖区实际,围绕五个方面推动“服务月”活动走深走实。
深入了解企业需求,精准服务重点产业。对区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开展深度调研走访,采取问卷调查、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摸清辖区“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和12条重点产业链内企业,全面了解重点产业链商业秘密保护现状、问题和需求,形成调研分析报告。充分发挥商业秘密保护服务基地作用,整合科研院所、律师事务所、第三方服务机构等专业资源,为“链上企业”特别是“链主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精准化服务保障,帮助、指导企业在商业秘密保护工作方面做到机构、人员、场所、制度和保护措施“五落实”,人防、技防、物防“三到位”,培育、打造一批商业秘密保护示范企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扎根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组织开展专题交流活动,发出商业秘密保护倡议,积极推动行业自律,净化行业竞争生态。
广泛普及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创新宣传方式方法,通过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册、召开宣讲会、组织专家解读等形式,推动商业秘密保护知识进园区、进企业、进社区,重点普及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保密措施、典型案例等内容。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短视频、直播等网络新媒体平台,开发互动性强的网络课程、在线交流、知识竞赛等,切实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度,凝聚社会共识。充分发挥“商业秘密保护专家库”智库支撑作用,组织开展多领域、高水平的商业秘密保护智库论坛活动,积极宣传推广专家观点、企业经验,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商业秘密、崇尚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加大对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充分发挥以案释法的教育和震慑作用。
加强行政指导帮扶,提升企业保护能力。指导、推动各区围绕我市战略规划布局中的关键领域,加快制定针对高科技行业、基础前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性、专项性商业秘密保护规则、指引、标准。通过上门指导、召开行政指导会、组织专项培训等方式,面向广大经营主体开展商业秘密法律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主动与工信、发改、科技等主管部门对接联系,协商确定重点企业,开展重点辅导,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定制个性化培训指导课程。鼓励企业设立商业秘密管理保护专岗专员,健全内部合规体系,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提升保护效能。开展面向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关键岗位人员的专项培训,帮助企业培养商业秘密保护实务人才。
创新监管执法方式,切实维护企业权益。抓好商业秘密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和人才培养,遴选一线执法办案骨干,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案例研讨、宣讲交流,不断提升执法办案人员能力水平。深入了解重点企业需求,组织专业力量帮助企业开展商业秘密保护风险评估和隐患排除工作。发挥市场监管部门行政保护快速便捷的优势,广泛收集、积极回应企业维权诉求,健全政企对接互动制度,畅通举报投诉渠道,拓展案源信息,切实做到有诉必接、有案必查,加大对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的联动,健全案件移交、执法联动、信息通报制度等商业秘密保护协作机制。加强涉外维权援助保障,结合企业“走出去”实践需要,对开放程度高、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的大型企业、重点企业开展专题指导,帮助企业及时防范和化解风险。加强涉外案件的快速响应、跟踪分析和风险预警工作,支持企业海外维权,逐步建立涉外商业秘密保护援助体系,提高商业秘密保护国际化水平。
强化区域协同保护,融入京津冀一体化。结合京津冀一体化国家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布局,针对区域内人才流动频繁、投资往来密集的特点,不断完善线索移送、执法协助、执法联动等协作机制,推动建立商业秘密协同保护机制,形成区域商业秘密保护合力。组织举办区域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座谈会、学术交流会等活动,交流商业秘密保护好经验好做法,签订区域商业秘密保护框架协议,积极提升商业秘密保护力度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