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青春园地
本专栏面向全国高校在校生
投稿邮箱wyzkzhuanlan@sina.com~~~
青春园地
本专栏面向全国高校在校生
投稿邮箱wyzkzhuanlan@sina.com~~~
~~~
青春园地
本专栏面向全国高校在校生
投稿邮箱wyzkzhuanlan@sina.com~~~
青春园地
本专栏面向全国高校在校生
投稿邮箱wyzkzhuanlan@sina.com~~~
青春园地
本专栏面向全国高校在校生
投稿邮箱wyzkzhuanlan@sina.com~~~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春园地
本专栏面向全国高校在校生
投稿邮箱wyzkzhuanlan@sina.com
被风吹进的时光
薛雅文

  到北方上学后,发现南方和北方的风是不同的。南方的风是煲汤炖好后,撒进汤里的一把葱花,增香但不抢味,是辅佐味道的香料。在阳光灿烂之时,万物生长,风吹过葱绿繁茂的树叶,沙沙作响,湖面上游荡的天鹅打了个冷战,绽开半圆形的波纹,风融于景中,成为景的一部分。因此,南方的人们常说这儿风景真好。

  北方的风,是熬煮在红油里的花椒,作为火锅底料里不可或缺的一味调料,自身麻味融进红油里,任何烫菜都会沾上它的味道。这把混入锅里的“花椒”,带着自身明显的独特味道,却很少成为景致的一环,反而是独树一帜,把景色变成自己的主场。因此,北方的人们常说这儿景色不错。

  若说以秦岭为界,概括南北之风的不同性格,或许大抵如此。可我熟稔了三年的天津大港的风,得单独盛出来,用一个小碗儿装着。就好比是餐桌上需要小心且适量蘸取的芥末,味道刺激而冲鼻,辣味直逼天灵盖,让人情不自禁地涕泪横流。微风拂莲叶,吹皱一池春水的日子,大港也常有,但待到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时,才更能窥见它风起云涌的气势。若把大港比作一个江湖,那么大港的风便是这江湖上人人耳熟能详的“绝世高手”,穿梭在大街小巷之中,隐身于江湖之外。待到风起云涌之时,纵使拼尽一身武功,仍不是它的对手,常被击得连连后退,发丝凌乱,双唇紧闭。这时,如若你拿出江湖秘术——伞,同样也是无济于事,只会落得人与伞俱凌乱的下场。作为初入大港江湖的新人,我从亦真亦假的传闻中走过,开始了与风的交集。

  我自山城而来,在遍布山地和丘陵的重庆生活了二十余载,可记忆里却少有对风的记忆,仅存些在燥热夏天里,流淌着的温热细腻的微风。因此初到天津时,有些难以适应平原上直爽热情的海风。它的存在感可太重了,先抚摸在光影里摇摆的青绿色小草,又在缓慢结冰的平静湖面上滑行,再攀着满是金黄色烟花的银杏树旋转,最后还躺在大雪压残荷的池塘里打滚。一年四季,都有风在流淌的影子。它年复一年地吹啊吹,倏地一下,吹走了我人生中的三年。我们相聚在铺天盖地、四面八方而来的风里,屏住呼吸,结伴而行。走着走着,却沉默了;慢慢地,人便开始散了;我在风里找寻着他们的身影,寻着、觅着,却悄然迈出了学校的大门。大港的海风啊,留痕般吹进我的大学时光,裹挟着我的身体在教学楼、图书馆、食堂、操场和宿舍间穿行,如今,我已经在校门口徘徊了。

  汪曾祺在《人间草木》里写栀子花,说它粗粗大大,香得掸都掸不开,谁说也不听,痛痛快快地香。现在看来,大港的风跟这栀子花是一个脾气,众人都觉得它有点不知分寸,它仿佛在说呸呸呸,我就是要这样吹,你们管得着吗。管不着,当然管不着,所以它就可劲儿地刮呀刮,把野猫吹得秃噜了皮,顶着一头秃毛,可怜兮兮地在街上走来走去。我看着那只猫哈哈大笑,却被迎面而来的大风灌了一嘴的灰尘。

  而今已是我与大风打交道的第三个年头,蓦然回首,却发现过去的影子模模糊糊地闪烁,被蒙上了一层岁月的薄纱。看不清道不明的记忆啊,去了哪里呢,或许,是被大风吹散了吧。大风没有被打上岁月的烙印,而我却在时间的迷宫里兜兜转转了很久。我开始接受炖进汤里的八角,吃寿司时会蘸上一点芥末,独特的调料或许会因为不合常理的味道被人排斥,但同样也会因为它们标新立异的调味而被人喜爱。调味的作料是这样,大港的风也是这样。从前我不喜欢它,觉得它太闹腾,不像南方的微风,轻轻柔柔地顺着人们的脸颊,而如今我却习以为常。其实回想起来,我从前或许也并不是真的讨厌它,只是太思念故乡,看到与家乡截然不同的风,本能地排斥和逃避。而现在啊,我喜欢北方一年四季的艳阳天,喜欢浓郁顺滑的麻酱,喜欢加儿化音的北方方言,也喜欢下雪后,世界都变得干净明亮的清晨,我在北方的日子慢慢开出了一朵花。我习惯了在天津的日子,也接受了大港的风,人纵有百般种人生,风又何尝不能有千百种模样。

  我在大港的江湖上浸润生长,不断地修炼升级。三年时光已过,当我心怀壮志想要闯荡江湖时,才猛然发现,这天地间竟有无数个江湖,而每个江湖里,都藏着数不清的绝世高手。于是我惶惶然回头,想向大风讨要一本武功秘籍。一抬头,却看到无数的白色风车在滨海平原上转动。原来,江湖是真江湖,大风却不只是大风。热血少年从众人的闲言碎语中走过,化名为风能,以一己之力,支撑着广袤大地上居民的用电,保护着天津城稳健跳动的心脏。一吐一纳,一进一出的海风,是这座城市鲜活存在的脉搏。

  庄子写《逍遥游》,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鱼唤作鲲,终日在北海里遨游,当大风吹动海水时,便会化为一种鸟,人们称之为鹏。鹏凭借着六月里的大风,腾空而起,扶摇而上九万里,迁徙到南海。天津,便是我生命中的北海啊,我和无数的鲲从万千江河湖泊里游来,待到四年时光流转,六月的大风掀起渤海湾的海水,万千只鹏振翅而飞,乘风好去,长空万里,去往属于自己的南海。三年前的那一缕风,穿过海鸥盘旋的东疆港,走过长满红色碱蓬草的盐碱地,游过藏着野鸭子的芦苇荡,轻轻落在如今的我身旁,亲吻我的脸颊。原来,我的武功秘籍早已到手。

  如今,我仍然漫步在北方的大风里,在呼啸的风声中感受我生命的脉搏。一年四季,春来冬往,有时常常分不清,从我身旁滑过的到底是日子还是大港的风。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借着三年的大风,扶摇而上,褪去了入学时青涩的模样,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走着走着,突然有人从背后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我顿住脚步回头,是一个扎着小辫子的南方小姑娘,手里推着三个行李箱,笑着对我说:“学姐你好,请问女生宿舍怎么走?”

  呀,那是十八岁的我自己。

  (作者系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系2021级本科生;指导教师:侯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