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化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遗薪传
马赛 借汉服东风造花丝镶嵌时尚(图)
本报记者 徐雪霏

  2024央视春晚创意节目《年锦》惊艳全网,舞台上,四位演唱者分别身着中国传统服饰,演绎着历朝历代的流行经典。其中刘诗诗佩戴的唐簪,正是由天津市级非遗项目马氏花丝镶嵌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马赛带领团队制作而成。近年来,随着“汉服热”的兴起,马赛也逐渐意识到仅仅是传承并不能让非遗技艺走得更远,非遗要“守正创新”,既要守得住,还要创新。借助汉服兴起的东风,马赛成功地将花丝镶嵌技艺与传统汉服文化结合起来,使花丝镶嵌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汉服热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让我们有机会站上更大的舞台,向全世界展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力量加入进来,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的新时尚。”

  传承非遗技艺 探索无限可能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马氏花丝镶嵌的传承历程?

  马赛:马氏花丝镶嵌技艺是由正统宫廷艺人传授,传承谱系可追溯至清末民初时期的宫廷老师傅,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花丝镶嵌最初只供皇家贵族们使用,是由宫廷造办处制作。到了民国时期,花丝镶嵌工艺逐渐散落在民间。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当时北京组建了一个全国最大的花丝厂,叫北京花丝厂,厂里的师傅技艺都是传统的宫廷技艺传授下来的民间老手艺人,马氏花丝镶嵌的第一代传承人就在此就业学习。上世纪70年代,老艺人来到天津市武清区崔黄口镇授课教学,第二代传承人陈启跟随第一代传承人拜师学艺,并在花丝镶嵌行业内取得不俗的成绩。上世纪80年代中,第三代传承人马维钢、刘桂华夫妇,也就是我的父母跟随陈启师傅学艺。上世纪90年代初,我父母成立了马氏花丝镶嵌的工作室,做常规饰品的外贸出口。我从小就对手工制作特别感兴趣,父母干活的时候我就在旁边打下手,后来完成学业后,我就跟随父母正式开始学习花丝镶嵌,至今已从业14年。

  记者:您对马氏花丝镶嵌的传承进行了哪些新的思考和探索?

  马赛:马氏花丝镶嵌传到我父母已经是第三代了,他们做这一行做了将近40年,在我看来,人一生能够坚持做一件事,并且将它传承下去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我从小在父母身边耳濡目染,因此当手艺传到我这一代时,我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刚开始学习花丝镶嵌时,我主要负责接手一些加工项目,那时饰品的外贸出口已大不如前,销路逐渐转为内销,销量也并不理想。我开始思考如何转变方向,既可以将传统技艺保留下来,又可以让大众了解并接受非遗技艺,以达到传承的目的。正巧那时我在看古装影视剧,我发现剧中角色佩戴的头饰相对简陋,我想如果用花丝镶嵌技艺来制作古代头饰,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

  记者:这个转变的过程顺利吗?

  马赛:这个转变过程其实很困难,因为据我们了解,虽然花丝镶嵌技艺全国都有在做,但是将这项技艺应用在头饰、饰品制作上的很少,我父母也没有尝试过,因此我要从头开始探索。我想先从文物复刻开始,但从工艺角度来讲,文物饰品所代表的是当代最高的技艺水平,运用的是花丝镶嵌中最复杂的工艺,因此这中间大概有一年的时间我们都用来准备和学习,非常不容易。因为当你已经习惯了某种形式,如果要进行如此大的转变,前期就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我首先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进行学习,并且去到全国各地的博物馆观察出土的金银饰品,比如著名的梁王庄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很多明代的金饰,都非常精美。看多了以后你就会发现其实每个朝代的饰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也映射出不同朝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比如明代郑和下西洋时,从欧洲带来了很多奇珍异宝,或许受此影响,明代的饰品都非常华丽,用宝石镶嵌的物品也非常多。前年我们1:1复刻了收藏在国家博物馆的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从前期的研究出图,到后期的镶嵌制作,我们十多位师傅历时半年多的时间才制作完成,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皇家饰品不仅体现了当时佩戴者的地位与权力的象征,更是一种技艺的传承。这顶九龙九凤冠共镶嵌红蓝宝石一百多颗,珍珠上千颗,上面分别用到了掐丝、累丝、錾刻、镶嵌、穿编等多种工艺的结合,还运用了点翠工艺,先用金或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的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座上,但翠鸟是我们国家保护动物,因此现在我们用鹅毛来代替,效果也非常不错。

  打造国潮精品 推广传统文化

  记者:在如何保留住传统技艺上您迈出了第一步,那么下一步就是传承与创新了,在这方面您又作了哪些努力呢?

  马赛:国家提倡非遗项目要守正创新,我们现在不仅是要守住这门技艺,还得要创新。因此我开始了自主设计的尝试,主要以唐、宋、明、淸四个朝代的风格为主,以各个朝代的代表纹样和款式作为基底,加入原创的设计,再以花丝镶嵌的传统技艺加以制作。

  从2018年开始,国内掀起了一波“汉服热”,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汉服,但汉服并不仅仅是指衣裳,还包括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由汉服文化传承下来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30多项,花丝镶嵌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在杭州、苏州、上海这样的南方城市,会举办很多有关汉服推广的活动,很多汉服爱好者在穿汉服走秀的同时,会选择我们制作的饰品进行搭配。那几年类似这样的活动特别多,我们经常一个月就要跑到四五个城市参加活动,我们也是很幸运,经过这么多年的沉淀,终于等到了这样一个机会。

  记者:目前市面上也能看到很多古代传统饰品,那么马氏花丝镶嵌如何能够脱颖而出呢?

  马赛:在我看来,饰品所传达的不仅仅是美,同时也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蕴含其中,我们要做就要做独一无二的精品。2014年我成立了自己的品牌——“皇家传承”,以文物复刻及自主设计两个方向为主,主要应用于汉服配饰、高端中式婚礼服配饰、影视道具及室内陈设等。去年,由我们自主设计制作的“莲华盛世大凤冠”获得2023年国家级大奖百鹤奖,它的风格偏唐代,由两部分组成,底下是莲花造型,上面是凤凰造型,既可以作陈列展示还可以上头佩戴。今年央视春晚上刘诗诗佩戴的唐簪,是我们根据唐代敦煌壁画进行设计制作的作品,这个节目的出圈,让马氏花丝镶嵌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也让我对非遗传承有了更大的信心。

  记者:您现在有计划要培养下一代传承人吗?

  马赛:我现在也有徒弟,就是我们本村的,年龄比我大。我在带徒弟时,首先要求他一定要坚持到底,要踏实,能坐得住。因为花丝镶嵌是纯手工制作,每个步骤都非常繁琐,所以前期一定要将基础打牢,这就需要频繁地做。我们每天需要工作10个小时,如果前期坚持不下来,后面就无法继续学习。目前我的工作室有12名员工,大部分都是我们村里人,我也是希望能够给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就业的机会。因为目前花丝镶嵌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一来国家对非遗的传承非常重视,也加大了对非遗的宣传力度,同时近几年来,汉服逐渐成为流行趋势,我们也想借这个东风,继续做出更多的原创作品,让非遗借助这个平台能够更好地传播出去,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喜爱马氏花丝镶嵌,我也希望能有更多像我一样对花丝镶嵌感兴趣的年轻人参与进来。

  记者:您对马氏花丝镶嵌未来的发展有怎样的打算吗?

  马赛:今年我们武清区的一个博物馆专门为马氏花丝镶嵌举办了一场专题陈列展,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夏令营的同学们去参观写生,老师让同学们用绘画的形式将我们展览的饰品画了出来,并且向同学们讲述了每件展品背后的故事,我觉得这样的形式非常有意义,不仅让孩子们看到了古代饰品的精美,同时也通过饰品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下一步我将把非遗传承的重点放在文化推广方面,多与博物馆进行文化交流活动,让马氏花丝镶嵌技艺走进校园,让孩子们能够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同时,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传承非遗技艺,去年我有幸被评为天津市工艺美术大师,但我知道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拿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我还计划举办一个马氏花丝镶嵌研修班,欢迎喜欢这项技艺的人来学习和了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