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天津美术学院2024毕业展天津美术馆专场开幕~~~
天津市第十一届民乐大赛启动报名~~~
~~~
~~~
世预赛亚洲区36强赛末轮小负韩国队 凭借胜负关系力压泰国队~~~
外援格兰特恢复有球训练~~~
~~~
~~~
世界女排联赛中国香港站3:0战胜保加利亚队~~~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津美术学院2024毕业展天津美术馆专场开幕
“生如夏花”见证学子青春记忆(图)
本报记者 仇宇浩 文/摄

  昨日,“生如夏花”天津美术学院2024毕业展天津美术馆专场开幕仪式举行。目前正在展出的中国画学院、实验艺术学院2024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吸引了不少观众。

  艺术带给城市的更新

  “生如夏花”天津美术学院2024毕业展,分为5场,在4个场馆,共展出1000余名本科生和300余名研究生的毕业作品。天津美术学院院长邱志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天津美术学院的毕业展从去年开始在城市的不同文化空间展出,“今年走进了天津美术馆、滨海美术馆、意风区等,以后我们的毕业展还将走进天津更多的城市文化空间,或许还会出现在海河游船上。在天津美术学院不断深入服务天津城市建设、大众文化生活的过程中,相信我们的毕业季、毕业展,未来会成为海河青年艺术季、整个城市的热点、市民文化生活的嘉年华,是我们每年夏天献给这座城市和公众的一场文化盛宴。”

  邱志杰表示,天津美术学院要在城市更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他看来,“艺术带给城市的更新,不仅体现于更实用的设计、更优化的景观,还体现于居民更饱满的精神状态。在充满艺术的环境中,人会变得更宽容、开放、活跃,更有想象力和创造性,这样的人一定会建设出伟大的城市。”

  “今年毕业展的主题‘生如夏花’,取自泰戈尔《飞鸟集》中的名句‘生如夏花之绚烂’,寓意着生命有着夏天的底色,热烈而灿烂,旨在展示毕业生才华横溢的艺术创作,彰显青春的热血,同时也寄托着学校的美好祝愿。”邱志杰介绍,这些以青春织就的艺术作品如同夏花一般,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作品中的每一笔线条,都是思维的轨迹;每一抹色彩,都是情感的表露,展现着创作者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记录着“天美人”的成长与蜕变。此次毕业展,不仅是学子艺术成果的展示,是青春记忆的见证,也是对毕业生艺术才华的肯定,更是对他们未来艺术之路的鼓励与期许。

  生活处处有艺术

  实验艺术学院2024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展出综合艺术、影像艺术、移动媒体艺术等专业方向本科生毕业作品117件。在实验艺术学院的学生手中,碎瓷片、搓衣板、铁丝、反光镜、气球、中药材等常见物品,都神奇地变成艺术品的一部分。

  黄侣的作品《无恙》由中药帘子和影像构成,创作灵感来自她身在异乡生病吃中药的经历。她将中药材浮小麦、酸枣仁等串成帘子,通过中药帘可以观看影像,影像内容是她从长沙来到天津读书的生活片段,中药与她、她与母亲的故事。她说:“我希望别人看了之后能有家的感觉,感到温暖与安心。”

  张越轶的《胡女士》将姥姥的生活用品拓印在一张张宣纸上,形成一部姥姥的人生之书。张越轶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本书,我的姥姥很平凡,但给了我太多的爱,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于是,我将她的生活用品拓印成书,向她诉说我的情感。这是我最珍视的书。”

  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院长张猛告诉记者,展览作品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数字影像、交互装置、虚拟游戏、架上绘画、综合材料等多种形式,充分体现了学校注重多元、跨界、创新的教育理念。在他看来,相较于往届,本届毕业展的作品,不仅以情感入手,而且材料越来越丰富,情感表达越来越细腻、丰富、准确,蕴藏着无限可能。张猛说:“毕业展作品的背后是学生思想与审美的表达,是汗水与激情,是对过去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对未来的美好展望。艺术并不高高在上,尤其是实验艺术,虽然形式看起来很先锋,其实非常贴近生活,它打破了人们以往观赏艺术的习惯,以更生活化的场景,让人感受生活处处有艺术。”

  搭建感受艺术之美平台

  中国画学院2024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展出中国画学院工笔人物、写意人物、花鸟、山水、书法、文物保护与修复等专业方向本科生毕业作品196幅,其中经过学生们巧手修复的书画作品,尤其抢眼。

  石塬椿的修复作品《白鹤草寐图》,原画破损较重,出现了水迹、霉斑、返铅、残缺等现象,绢丝部分断裂,画意残缺严重。石塬椿在修复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洗、揭、补、托、全”的修复手法。石塬椿说:“修复难点主要在补绢和全色的步骤,补绢时需要先在补料上画出轮廓,剪出比残缺处略大两厘米的补料,用尖刀刮薄相接边缘的绢丝,经纬线对准,再用稠糨糊把接口处粘好;全色时需要按绢丝的走向来衔接笔触,这些步骤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的观察,一点一点反复进行。”

  在天津美术馆展出作品,石塬椿觉得非常荣幸,“这很像是我们对大众进行的一次自我介绍,展现我们大学四年的所学所成。我们可以通过交流从多角度审视作品,从公众的反馈中获取更多灵感。”

  高铭阳以工笔人物《余晖》期待人与人之间能有更多交流和理解,从青岛来天津游玩的马女士在这幅画前驻足良久。她说:“天津人很热情,艺术氛围也很好。学艺术的人内心世界特别丰富细腻,他们的作品很打动人,我很喜欢。”

  “我们的校训是‘崇德尚艺,力学力行’,让我们在追求艺术成就的同时也要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高铭阳很高兴在天津读了四年大学,“学校教给我的不仅是绘画技术,更是一颗包容的心。毕业作品在天津美术馆展出,能让我们更客观地审视自己的作品。”

  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赵栗晖说,中国画学院2024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整体水平,比往届有所提升,“这得益于我们学院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5月,我们学院的书画鉴定与修复专业,升级为文物保护与修复系,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我们还会继续扩大修复领域。毕业展面向公众,等于搭建了一个可以推介学校、专业、学生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艺术,感受艺术之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