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美丽红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天津市海洋资源利用绿色技术与智能装备创新联合体落地红桥~~~
红色印记~~~——于方舟在津开展革命活动旧址
~~~区级示范性入队仪式举行
铃铛阁街道开展系列助老服务活动~~~
红桥区多措并举助企纾困~~~
~~~
~~~
~~~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印记
天津官立中学(图)
——于方舟在津开展革命活动旧址
通讯员 孔北平 崔丽妹
天津官立中学旧址
于方舟烈士

  天津官立中学原址在天津城西北角铃铛阁大街1号(现芥园道13号)。在维新变法、兴办新学思想的影响下,1901年,天津贤达之士高凌雯、王世芸等,以“稽古书院”旧址为基础,创办天津普通学堂,开国人自办中学堂之先河,其课程设置基本已达到近代中学教育要求。1903年,天津普通学堂移交天津知府衙门,更名为“官立中学堂”,自此,天津市第一所官立中学堂诞生。随着历史的变迁,学校多次更名,新中国成立后为天津市第三中学。

  五四运动时期,天津官立中学学生运动十分活跃。他们倡导建立学联、订立爱国公约、成立演讲队、组织爱国社团、编印《醒》报、编演《爱国潮》剧目、配合商界罢市,有力地推动了天津各界爱国反帝斗争的发展,该校成为天津学生运动颇具影响的学校之一。在新思潮的影响下,该校学生于方舟、安幸生等于1919年10月创建了新生社,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1920年4月1日,创办《新生》杂志,介绍马克思主义新思潮、讨论在天津建立共产党组织等问题,被誉为“全带社会主义色彩”的刊物,在团结进步青年、传播真理、唤起民众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1924年3月9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该校毕业的于方舟在校内建立了团支部,此外,团地委还在该校召开全体大会。1926年,国民革命军进驻天津期间,中共天津地委领导下的各群众团体转入公开活动,大中学校的工作也开展起来,该校建立了党支部。

  抗日战争时期,该校也是天津地下党组织活动的一个重要据点。青年学生为了寻求真理和出路,秘密阅读进步书刊,一时间各种形式的读书会如雨后春笋般在校内外涌现,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以王文源等人为成员的斯巴达俱乐部,以郑克庶等人为成员的读书会和以郭华等人为成员的黎明读书会。他们采取隐蔽的方式秘密发展会员,活动内容主要是阅读进步书刊、讨论国内外形势、汇报交流思想、开展社会调查、进行体育锻炼等。正是在这三个进步读书会的影响和地下党组织的帮助教育下,多数参加过读书会的学生后来都分别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中国青年抗日先锋队和天津市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等进步组织,为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

  1946年1月,该校地下党组织成功领导全校师生开展了反“甄审”斗争。天津解放前夕,该校地下党组织按照党的城市工作方针,积极开展宣传和护校斗争,配合人民解放军使这所久负盛名的学府完好无损地回到人民手中。

  以上内容由红桥区委党史研究室摘自《天津市红色资源概览》,上述旧址入选《天津市红色资源名录(第一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