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读人文历史场馆代表性文物
《博物问津》端午节开播
刘茵

  本报讯(记者 刘茵)如何挖掘城市文脉,让文物“活”起来?由市委宣传部、天津海河传媒中心文艺频道联合制作的大型文博类探索节目《博物问津》,将于6月10日起18点10分在天津卫视播出,共13集,带领观众回溯天津文脉的悠久传承,感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节目组对天津博物馆、天后宫、独乐寺、广东会馆、泥人张美术馆、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梁启超纪念馆、天津杨柳青画社、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等9个天津人文历史场馆中的代表性文物,进行影视艺术化创作。节目以“人文实景走访+文化访谈+XR(虚拟录制技术)沉浸式影视呈现”的多元叙事模式,进行物、人、文、史的综合性呈现,用视听语言融合现代科技影像,让多种艺术形态兼容混搭。

  从“先有娘娘宫,后有天津卫”的天后宫,到1860年天津开埠之后,渐渐兴起的小洋楼;从饮冰室里梁启超的“开眼看世界”,到“海河之子”李叔同的“敢为人先”;从泥人张里的“中西合璧”,到“杨柳青年画”的“南北交融”;从“国家宝藏”背后收藏大家的“化私为公”,到近代天津“藏宝风气”由何而来,伴随着青年歌手平安的一路探访,观众可深切感受到天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第1集节目中,天津博物馆馆长姚旸讲述了该馆“镇馆之宝”——“西周太保鼎”背后的故事。天津人艺的艺术家用舞台表演的形式向观众呈现了“西周太保鼎”的故事。李叔同故居纪念馆馆长沈岩表示,第11集用厚重翔实的史料,唯美的光影,凝练的文字,讲述了“海河之子”李叔同的故事,特别是他与天津的渊源,看罢令人对大师更加充满敬意,对天津更加充满自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