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些问题玩具 别让孩子玩了(图)
本报记者 韩爱青 文/摄
“史莱姆”软泥
火漆果冻蜡捏捏乐
蜡瓶糖

  在刚刚过去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很多小朋友都收到了礼物,其中不乏近期在网上热销的玩具和食品,一些玩具存在安全隐患,甚至与食品混淆,很容易误食。对这些玩具和食品的监管,亟待升级。

  火漆

  果冻蜡

  捏捏乐

  蜡油烫伤

  8岁女童

  “妈妈,你能给我买一套火漆果冻蜡捏捏乐玩具吗?”“你在哪里看到的?”“姥姥手机的视频里总有。”日前,8岁女童涵涵向母亲辛女士索要一套火漆果冻蜡捏捏乐玩具。原来,涵涵姥姥经常用手机看短视频平台的内容,不少主播都在推荐这款玩具。辛女士上短视频平台搜索得知,这种玩具是之前一直在儿童中间比较流行的火漆印章玩具的升级版,玩法是将各种颜色的块状透明果冻蜡用火加热,加上亮粉,再放进造型各异的硅胶模具里晾干,就制成了好看的捏捏乐。禁不住女儿一再要求,辛女士网购了一套。

  到货后,涵涵在家玩了一次。这套玩具带一个小灶台,下面是蜡烛,首先要把蜡烛点燃,之后把火漆勺放在灶台上,果冻蜡放进勺子里加热融化。“不知道果冻蜡是什么成分,味道刺鼻,她前后玩了半小时,家里连续开窗3个小时,味道都没有完全消散。”辛女士说。之后涵涵带着这套新玩具到小区里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在加热果冻蜡的过程中,蜡油流出来,滴到了涵涵的大腿上。“当时孩子惨叫了一声,说被烫到了。她把裤腿卷起来,我一看隔着裤子大腿上还被烫出一个大泡,孩子疼得一个劲儿哭。”辛女士赶紧带孩子去附近医院烧伤科治疗。“医生说,近两年,像涵涵一样玩火漆类玩具被烫伤来就医的孩子有所增多。”辛女士说,经过10多天的治疗,水泡倒是没了,却留下了一道难看的疤痕。

  记者走访了河西区、和平区、红桥区、北辰区一些校园周边的文具店和玩具店,不少店都在售卖火漆类玩具,根据套装数量,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孩子们挺喜欢玩的,一周能卖出去好几套。”一家文具店的老板告诉记者。这些火漆类玩具大多外包装上没有安全提示、使用说明及产品适龄等内容。仅有少数几款价格比较高的玩具印有安全警告,上面有“不适合14岁以下儿童使用”“请在成人监护下使用”“远离火源”等内容。

  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火漆果冻蜡捏捏乐”,排在前三位的商品月销量都过千,第一名的销量已经超过7000单。在商品详情页面,只介绍玩具有多好玩,没有任何安全警告。而在消费者评价中,记者看到不少人反馈:味道大,闻着不舒服,也有人反馈孩子被烫到。

  在津开展跨省机动驻防任务的国家消防救援局大庆航空救援支队的救生员刘钜湘告诉记者,操作火漆果冻蜡捏捏乐玩具需要明火,孩子长时间举着勺子在明火上加热,而蜡油是流动的,一不小心就会被烫伤,还会有引发火灾的危险。勺子整体是金属材质,被火长时间烤后温度很高,接触时也可能被烫伤。果冻蜡加热过程中会冒烟,有刺鼻的气味,是否会对儿童健康产生影响有待验证。“从消防安全的角度上说,这种火漆类玩具不适合儿童玩。”

  “史莱姆”

  软泥

  看着很好吃 接触要洗手

  “维他柠檬茶”“葡萄汽水”“菠菠酱”“草莓甜兔乳”“冬日草莓”“空气奶酪包”“牛油扣扣果”……看到这些,您或许以为是食品,其实这是一种“史莱姆”软泥儿童玩具。不仅是名字,东西拿到手里,从外观上看,也很像食品。

  “史莱姆”本是在电子游戏与奇幻小说中常常出现的虚构生物,如今,成了用硼砂和胶水等化学材料制作的软泥玩具的代称。这种五颜六色、气味香甜的软泥玩具,宣称可以让玩的人缓解压力。“史莱姆”系列产品比较多,包括起泡胶、水晶泥、假水等。

  日前,有网友发布视频,质疑一款“史莱姆”软泥儿童玩具包装酷似酸奶,儿童容易误食。该款产品宣传图片上有“风味酸奶”字样,包装封面画有开盖酸奶和勺子,只在包装左边和底部有一行小字“本品不可食用,玩前玩后请洗手”。视频发出后引发热议,后续该产品下架。对此,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曾发布消费提示:消费者在购买玩具时要把安全性放在首要位置,软泥玩具外观上与果冻非常类似,如果没有成人监护,儿童容易啃咬或误食,可能导致窒息或其他危险。儿童手上汗液较多或手上有伤口时尽量不要玩软泥玩具,防止硼砂成分随汗液或通过伤口迁移至人体内。儿童使用软泥玩具后应及时洗手,以防将残留在手上的有害物质摄入体内。鉴于儿童的认知能力较弱,如果要玩,家长必须做好监护,谨防误食。

  记者在网购平台搜索“史莱姆”,发现有许多网店在销售此类起泡胶玩具,其中销量最高的已经超过90000单。商家在页面会写明产品安全无毒,并附上检测报告。但记者发现,即便下载原图放大,也看不清检测报告上面的字。检测公司看不清、检测项目看不清,甚至连检测的产品究竟是什么也看不清。产品的外包装就是一个个圆形的塑料小盒子,看上去有点像儿童乳酪类食品。有的虽然页面检测报告图片清晰可见,可记者发现,报告上没有检测单位的公章,或者公章只有一小部分,根本看不清检测单位的具体名称与报告上提及的是否相符。记者购买了一款“史莱姆”软泥儿童玩具,到货后发现竟是“三无”产品,包装盒上没有任何有关产品的信息,也没有“请勿食用”的相关提示。

  此前经有关部门检测,“史莱姆”玩具普遍硼元素含量较高,有的还含有异噻唑啉酮类防腐剂,误食对儿童的健康存在较大风险。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消费品中重点化学物质使用控制指南》中,建议液体或黏性玩具材料里,硼的迁移量要每千克少于300毫克,但这个指南并不具备强制性。天津科技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副主任杨乾表示,类似硼砂这类的化学原料,家长存在误区,认为不吃进嘴里就可以,但是好多化学原料无防护接触会让皮肤吸收,进而对孩子产生伤害。硼砂可能少量摄入,短期内看不到伤害,但其代谢排出人体的速度很慢,积少成多,最终会在人体内蓄积而中毒。因此,如果玩具含有这类化学原料,应该进行毒性等级标记和附带相关说明。

  除了火漆类儿童玩具和“史莱姆”软泥儿童玩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监督司还公布了一些存在化学、物理、可燃性危害问题和存在危险的玩具,包括解压玩具、磁性玩具、弹射玩具、指尖陀螺、臭包、炸包、厨房烹饪套装玩具以及盲盒玩具等。

  毒性

  高温

  蜡瓶糖

  能吃又能玩 其实更危险

  颜色五彩斑斓、造型多变可爱、咬一口就爆浆,嘴里各种果酱的味道……最近,各大网购平台都在卖一种儿童食品蜡瓶糖。不少给孩子买过这种糖的家长都表示,收到的蜡瓶糖配料表不明晰,而且吃起来味同嚼蜡。这种糖的食用蜡外壳味道非常大,而且不能吞咽,把里面的果酱爆浆吃完,蜡要吐出来,类似口香糖,孩子容易误食。

  桌子上放着堆成小山一样的蜡瓶糖,大小不一,造型可爱,有小熊、章鱼、手枪等,主播手里还端着一个大盘子,里面全是蜡瓶糖,她不停往嘴里塞糖,吃得津津有味……这是记者看到的一名主播推荐蜡瓶糖的视频。“我上三年级的儿子在网上看到蜡瓶糖,非缠着让我买,说大家都在吃,他也想尝尝。”杨女士不知道什么是蜡瓶糖,于是上网搜索,发现不少主播在推荐。她网购了20颗混合大杂烩的蜡瓶糖,到货后因为不太放心食品安全问题,她自己先尝了一块,感觉不太好。“外面是蜡皮,就像蜡烛一样,味道很大,里面果酱流心儿口感也不好,我感觉这东西没法下咽。去咨询客服才知道,这东西就是吃流心儿的味道,外面的蜡皮要吐掉,根本不能吃。”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有不少售卖蜡瓶糖的店铺,销量最高的超过百万。在这其中,不少称是纯手工制作,按照客户下单量定制。可这定制的产品连配料表都没有。还有的手作定制店铺在下单须知中写明:蜡瓶糖是用白色蜂蜡制作,非食品不可吞咽,不能消化,小朋友可做玩具摆件。记者购买了一份,到货后发现是“三无”产品。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李文钊教授表示,蜡瓶糖儿童食品看起来色彩鲜艳,尝起来味道浓烈,标签上没有提供配料等信息,有的产品甚至没有标签。事实上,作为一种在网上售卖的预包装食品,必须有产品标签,且必须标注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等内容。家长务必擦亮眼睛,增强保护孩子的意识,坚决抵制“三无”食品。

  除了蜡瓶糖,现在比较火的儿童食品还有五彩缤纷的琥珀糖、外形特别的“口红巧克力”“萝卜刀巧克力”、造型惊人的“超大章鱼软糖”、5米长的“大辣条”……这些食品配料表不明晰,安全性有待验证。

  市场监管部门:多次发布风险提示

  其实,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去年就曾发布过对于儿童用品的消费提示,其中就提及了“史莱姆”起泡胶儿童玩具中的水晶泥和假水玩具,提示消费者除了关注产品的品牌、价格等因素外,不建议购买假水玩具,因其外包装与饮料等食品相似度极高,儿童易误饮误食;也不建议购买含有硼砂原料(如硼砂水)的手工自制水晶泥产品,该类产品存在风险的可能性较高,如若购买,应选购产品外包装用中文标明产品执行标准、合格证、适用年龄、明显位置有警示语的正规厂家生产的软泥玩具。今年5月,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又针对火漆印章类的玩具发布了风险提示,其中提及如果儿童年龄较小,应尽量避免选择以蜡烛等明火方式加热的产品;儿童使用时,需有成年人全程监护陪同,需选择通风良好的场所,远离易燃物品;使用时,手不要触碰加热器具、熔蜡容器等部件的金属部分,防止烫伤;不要将非产品配件或易燃物放置在明火上,避免发生火灾;使用后,产品应及时收纳,避免幼童误吞误食形似糖果的蜡粒,以免发生窒息等危险。

  而对于在电商平台上售卖的儿童食品,我市也有了相应规范。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天津市食品安全条例》,针对网上销售食品安全问题提出: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或者食品小作坊许可、小餐饮许可。对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实行许可制度,对食品摊贩实行备案管理,明确了许可条件、程序和备案要求;明确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应当加强对入网经营的小作坊、小餐饮的食品安全管理。

  专家:家长应谨慎选购玩具和食品

  “家长在给孩子买玩具和食品时,应特别谨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立平副教授表示,某些主播为推销儿童玩具,往往夸大其词或刻意隐瞒某些产品的安全隐患。在“流量为王”的食品直播带货中,主播在意的是销售量,极尽所能地渲染食品的优点,但对于配料、卫生标准、添加剂使用等往往避而不谈。实际上,我国目前没有儿童食品的明确概念和食品标准,所有标注“儿童”字样或印有儿童头像(卡通)的食品,并没有专门的生产要求和监管流程,与一般食品没有差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要对孩子的健康负责,因此要基于儿童生长的需要出发,为孩子选择安全的玩具和健康的食品。另外他还呼吁,网络平台要加强儿童玩具和食品的监管,制定严格的准入、退出、风控、惩罚机制,并确保所有儿童玩具和食品符合GB6675-2014玩具安全国家标准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幼儿园和学校要把“食育”放到重要位置,普及食品安全知识、营养健康理念、优秀饮食文化,着力提升儿童营养健康素养。由于儿童食品流入市场渠道复杂多样,而很多孩子又缺乏食品安全意识,因此网络零食的监管应当是未来的核心与重点。此外对于手作零食,也应有线上线下监管机制,不能任其游离在“监管之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