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渤海潮~~~
思想会客厅~~~
金之平视线~~~——念好“特”字诀②
漫话~~~
新视野~~~
评论员在现场~~~
基层声音
本报与各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
热点观察~~~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5月29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渤海潮
从“无奈回农村”到“我愿回农村”
杨建楠

  几年前,网上有这么一句流行语: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乍一听,返乡俨然成为一些人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如今,曾经的退路正成为让年轻人心动的出路。前不久,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开赛,701名参赛者中,“95后”占比达七成。

  这场技能大赛如此受“后浪”青睐,或许与比赛内容有关。从智能农机修理、电子商务到母婴护理、养老护理,很多比赛项目都紧贴乡村发展的最新需求,也切中了青年群体的择业倾向。“我希望更多人能了解我们农村电商,为乡村发展作出年轻人的贡献。” “00后”夏子涵今年参加了电子商务比赛项目,她对自己所选的职业方向充满信心。从无奈之选到心仪之选,参赛选手的年轻化折射出年轻人返乡心态的转变。

  跳出“回乡种地”的惯性思维,越来越多返乡青年开始重新思考,我能做什么?我能为乡村带来什么?而站在乡村振兴的角度看,青年返乡的一个重要意义正在于,将新技术、新思想、新业态带入乡村,为乡村发展开辟更多路径。

  实际上,现代乡村的发展机遇日益丰富,对从城市归来的新一代而言,村子就像一张白纸,大家可以各展所长,尽情挥毫。于是,曾经在“互联网大厂”工作的青年把大数据带进果园,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建起数字供销试点,用新技术帮村民拓展销路;大学毕业的年轻人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将低空经济带到田间地头;建筑公司的年轻设计师在山间搭起民宿,成了“民宿管家”。数字农业、低空经济、农村电商、乡村旅游……“新农村”与“后浪”相互成就,为乡村振兴带来更加充沛的活力。

  当然,成就之外也有隐忧。有网友曾感慨,“城市容不下灵魂,而乡村容不下肉身”。破解返乡容易留乡难问题,不能光靠年轻人的一腔热血,乡村也要主动去拥抱他们。完善基础设施,让乡村生活更便利;在政策、资金、技术等层面有针对性地给予支持,打通人们返乡创业的难点和堵点;对年轻人多些理解和包容,让“返乡是失意之选”的言论没有市场。好土出好苗,当乡村日益成为创新创业的沃土,自然会把更多年轻人从过客变成常住民。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不管是奋斗在高楼大厦,还是扎根于希望的田野,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条路,那么无论身处何处,梦想之花都将灿烂绽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