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在办公室里的办公桌,搬到了居民小区,相关部门负责人、社区书记来到群众身边,面对面收集诉求、解决问题……近日,在河西区下瓦房街,出现了这样的“移动办公桌”。
“问题在哪里产生,办公桌就搬到哪里,工作人员就服务到哪里。”有些问题“找上门”之前,很可能已经存在一段时间。支起“移动办公桌”,“上前一步”主动治理,能及时发现问题不说,还有助于提升服务的质效和认可度。
基层问题具有复杂性,不到现场,就开不出对症的“药方”。福建路社区一处平房旁有两棵老树,刮断的树枝经常砸到平房屋顶,带来安全隐患。但老树周边通道狭窄、线路管网密布,修剪作业困难。社区逐一联系多个部门,多次现场勘察,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如果只是坐在办公室,看不到现场实情、搞不清问题产生的来龙去脉,就有可能开不出有效的方子,甚至把“药方”开错。
“移动办公桌”也是引导治理资源充分下沉的有益尝试。百姓日常中遇到的很多问题,看起来不起眼,解决起来却需要调动多个部门、多种力量配合。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让“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更好地服务基层,需要找到更契合实际的服务载体。
“移动办公桌”的形态千变万化,甚至未必真有张桌子。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办公桌”、无论移动到哪里,听群众反映问题、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内核是不变的。相关部门咬定“为民”二字,将务实进行到底,各种“移动办公桌”,不仅缩短了服务半径,而且架起了干群“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