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想起张光年先生(图)
张洪波 题图 张宇尘

  2012年5月,中国作家协会组织作家“走长江、看水利”采风活动时,我在其中。车向丹江口行进的途中,路过了张光年先生的家乡老河口。回来后不久,采风团团长高洪波就写了一篇回忆张光年先生的《车过老河口》,很快发表在《文艺报》上。这倒让我想起自己与张光年先生也曾有过的接触。

  1985年下半年,为纪念华北油田成立10周年,宣传部门要编一套文学选本,我负责编辑《华北石油诗选》。先是请了张志民先生为诗选题写了书名,之后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遴选了一些曾经来过油田的诗人以及油田业余作者所写的诗作,其中有张光年、李瑛、张志民、公刘、邵燕祥等许多诗人的作品。张光年先生的诗作《英雄钻井队》,是一首长达500多行的叙事诗,写于1977年7月,发表于1977年9月号《诗刊》,是《华北石油诗选》的开篇诗作。为这首诗,我曾与张光年先生有过几次书信来往,主要是讨论诗中个别涉及政治方面句子的改动,张光年先生不厌其烦,几次修改、复印,最后还特别注明“作者稍有删改”,整个过程让我非常感动。可惜那些信件放在宣传部一位诗友那里,后来这位诗友英年早逝,信件没有找回来,只剩下一张大信封是张光年先生手书的。我还请张光年先生为油田文协主办的文学刊物《石油神》题写过刊名,这本刊物后来改名为《石油作家》,再后来因为我调走,没有人坚持,被改成另一种刊名和内容的刊物了。当年我在华北石油报社工作期间,曾请张光年先生为报纸文艺副刊题写版名“油浪花”,先生也欣然题写了。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离开华北油田都有16个年头了,也不知那张报纸的副刊,是不是还叫“油浪花”,不知还是不是张光年先生题写的那几个字?

  1998年4月初,《诗刊》主编高洪波及副主编丁国成、叶延滨等,走访在京部分著名诗人,主要是登门求教,征求改进《诗刊》和推进诗歌发展的意见,我作为《诗刊》编辑随同。85岁高龄的张光年先生,在家中接见了诗刊社一行人,虽年事已高,但先生身体很好,还兴致勃勃地谈了刚刚走广州、深圳、顺德、珠海等城市的感受。聊起当年修改《英雄钻井队》的事情,先生爽朗大笑:“还记得,还记得……”那天,张光年先生坐在沙发里,我们站在他的身后合了个影。他还就办刊物和诗歌创作等,谈了许多意见。记得他说,应该允许诗人做各种试验,写自己愿意写的。诗人应该凭良心、凭自己的才智写东西。这些话,后来整理到那次的访谈文章里面,发表在《诗刊》上了。

  之后不久,我负责编辑的《诗刊》刊中刊“中国新诗选刊”,要在“名家经典”栏目里编一辑张光年先生的专题,这无疑给了我一次重温张光年先生诗作的好机会,重读了《五月的鲜花》《黄河大合唱》等诗作,感慨多多。先生很认真地提供了成名作、代表作、近作以及主要诗歌著作资料索引,还特别强调了要把《英雄钻井队》放进去,看来他对这首长篇叙事诗还是非常重视的。这组稿子后来编发在1998年11月号《诗刊》上。2002年1月,张光年先生以89岁高龄辞世。想想这位老人1935年以《五月的鲜花》名扬全国的时候,只有22岁,真叫人仰慕。光年老逝世半年后,他的骨灰从黄河上游的青海撒下,他的灵魂又一次汇入了“黄河大合唱”。

  我想,多少年以后的年轻诗人们,还应该知道这位老革命、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党组书记)、前辈诗人张光年(也即光未然),不应该忘记这位《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不应该忘记《五月的鲜花》《三门峡大合唱》,包括《英雄钻井队》在内的众多作品,这些都是我们珍贵的文学财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