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读书·悦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4月01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津报力荐
让科学精神指引你的人生(图)
《科学外史Ⅳ》《科学外史Ⅴ》,江晓原著,中信出版社2024年1月出版。

  推荐理由:牛顿、莱布尼茨神仙打架,到底谁是“微积分之父”?牛顿与胡克的战争为什么“至死方休”?科幻成真,原子弹制造泄密真的源于噱头?机缘巧合,围观火灾的科学家怎样发现恒星的本质?用热爱抵御漫长黑夜,以坚持成就非凡人生,坐在轮椅里的霍金也能强力推动科学史的车轮。

  本书文章旨在从科学史上种种趣事入手,揭示科学的前世今生,将科学从人们的误解和迷信中解放出来,从盲目崇拜的神坛上礼请下来,还其应有的本来面目。该书行文之中,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关联及互动,并注意科学与技术相互之间的关系。“我尽量用学术眼光分析逸闻趣事,但我喜欢标新立异的论点及表达”——初看似乎离经叛道,细察则仍言之成理。

  江晓原是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曾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1994年中国科学院破格擢升其为教授。1999年春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已在国内外出版专著、文集、译著、主编丛书等百余种,长期在京沪报刊开设个人专栏,发表了大量书评、影评及文化评论。

  《科学外史》最初是江晓原为法国著名科学杂志《新发现》(SCIENCE&VIE)中文版所撰写的“科学外史”专栏,始于2006年7月。每月1篇,每篇3页2700字(早期为每篇2页2000字)。最初的撰写工作一直持续到2021年12月,中方与法方的合作结束,《新发现》中文版停刊。从2022年1月起,“科学外史”专栏移至《第一财经日报》,名称改为“科学外史Ⅱ”,仍是每月1篇,每篇2700字。这个专栏至今已17年,仍在持续写作中。

  在此期间,该专栏的文章多次结集出版。首次为2013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外史》,该书荣膺首届“中国好书”及2014年上海图书奖一等奖等多种荣誉。201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科学外史》珍藏版,同年浙江教育出版社推出《科学外史》学生版。201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举推出了《科学外史》Ⅰ、Ⅱ、Ⅲ三卷本。

  由于专栏的长期持续更新,每年会积累文章12篇,3年得36篇,正好构成一卷,所以此次中信出版社推出《科学外史》Ⅳ、Ⅴ两卷,正合规律。

  《科学外史》Ⅳ、Ⅴ不是高不可攀的大厚书,而是一本正经聊科学趣闻。本书中你会发现那些耳熟能详的科学大神也都有着普通人的面孔。那些蒙着神秘面纱的重要科学事件,也不完全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赫赫有名的物理学家牛顿、霍金,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茨,天文学家、科幻作家卡尔·萨根悉数登场,仿佛从神奇的古代穿越到科幻世界。原子弹研发,怎么就泄密了?为什么我们找不到外星人?科幻照进现实,成为科学的一部分……书中到处都是江晓原信手拈来的话题,我们在阅读中随着作者的思想奔腾跳跃,随时随地脑洞大开。不知不觉间你会发现:科学其实离我们并没有那么遥远。

  《科学外史Ⅳ》共分为五章节,第一章《科学争议与思考》中论及了学科鄙视链,环保和新能源,核电、转基因食品及过度发展等问题。第二章《牛顿外传》着重写了他人生后半场的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第三章以“神刊”《自然》杂志为例来描述其背后惊人的操作及内幕。第四章主要讲到历史中的人物、事件对于现代的启示。第五章《神奇的古代世界》中讲到博物学的“中兴”前景、唐宋时代的金融技术、越王勾践剑之谜、山西陶寺遗址、人工智能的模糊边界和自动装置的古代渊源等内容。

  《科学外史Ⅴ》也分为五章,开篇第一章分析了科学明星的星路历程,如霍金、萨根、道金斯、古尔德。第二章讲述“科学政治学”,将科学放于政治的视角下审视,在这节里会讨论原子弹泄密案件和曼哈顿工程的保密工作。第三章讲科学与幻想及商业炒作,对于外星文明的使者真的来过了吗,应该用什么标准来评价《流浪地球》,为什么找不到外星人等问题集中讨论。第四章讲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没有科学的技术是否可能,技术与科学的分界在哪里,或许读完第四章你就会有自己的见解。在第五章讨论了似乎和科学不沾边但被发现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一些疑惑,比如星占学,古代世界中的“天文基本问题”,命运是由你、由天还是由基因的问题。

  《科学外史》Ⅳ和Ⅴ收获了刘慈欣(科幻作家)、赵峥(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 中国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前理事长)、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兵(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韩松(中国作家协会科幻委员会副主任)的诚挚推荐。

  江晓原和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可谓是挚友。刘慈欣对《科学外史》的评价一语中的:“江晓原老师潇洒地穿梭于多个学科、多个时空。在有趣、新奇的知识背后一以贯之的是对科学和人性的严肃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前理事长赵峥说:“《科学外史》记叙了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有关的精彩的人文内容,可以使读者了解到科学发现道路的曲折;科学家是有成就的伟人,同时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因而不是高不可及的。书中内容体现了作者的怀疑精神和探究精神,对不少已有的历史结论进行了大胆质疑和严肃考证。读者可以从本书的轻松阅读中学到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刘兵谈到这本书时说,相对于标准化但通常偏于枯燥的“内史”,一部好的“外史”,就应该足够“外”,这意味着作者要有足够广阔的视野、丰厚的底蕴和独特的品位,能让读者在阅读的快感中获益良多。江晓原的《科学外史》显然是达到了这些要求的精品。

  江晓原的文章多是反思科学主义,他接受《三联生活周刊》的采访时曾说:“我已经变成了一个反科学主义者,在这三个事情上都是持否定态度。第一个是科学等于正确,第二个是认为科学能解决一切问题,第三个是认为科学是至高无上的知识体系。”

  《科学外史》Ⅳ、Ⅴ正好体现了作者的怀疑精神和探究精神,作者在书中对看似“科学”“真理”的事情有大胆质疑的精神,并进行考证。尽管你我作为芸芸众生,与科学相去甚远,但是我们能做到像江晓原教授书中发出的信号那样:全面看待科学、科技问题,时刻保持理性、警惕和反思。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