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雯婧)近年来,京津冀卫生健康部门、医疗机构积极探索共建、共管、共赢的医联体模式,逐步建立三地医疗质量标准。“三地医联体的建设缩小了医疗水平差距,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发展,提升了公共卫生协作水平。”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艾玎说。
通过走访调研,艾玎发现了三地医联体医疗资源整合效果不明显、医联体内部协调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对此,艾玎建议,加强京津冀三地政府间协作、拓展三地医联体协作模式,提升三地医联体资源共享效率。
艾玎表示,在医联体医疗服务能力、医疗质量水平、人才梯队结构等切实得到改善、提升并正式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之后,应逐渐转变成以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等合作形式,维持后续的合作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此外,应建立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发挥医联体信息平台对三地医院协同发展的作用,推进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医务人员及绩效考核的管理,在医联体内实现信息共享,为患者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医疗服务、质量标准提供信息保障,实现医联体内部的各类诊疗服务信息的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