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并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列入报告。
人口老龄化,该如何呵护“夕阳红”?特别是那些因衰老、疾病或伤残而失能失智的老年人,他们的养老困局该怎么破?失能失智,每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背后都有一个不堪重负的家庭,如何为他们减负?从哪入手,回应关切、解决诉求?今年全国两会上,有不少住津全国政协委员带去所思所想,并献务实之策。
民生关注
家有失能失智老年人
一顿饭看似是小事,却是压在不少老年人心头的难事。“为了一顿饭,还得出去采买,吃又吃不了太多,经常是做一顿饭,分好几顿才吃完。孩子们总说,别吃剩饭,但为了做一顿饭,真是得忙活好长时间,岁数大了,心有余力不足。”老伴儿生活不能自理,一边照顾老伴儿,一边还要为一日三餐操持着,年近七旬、家住东丽区华明街道昆俞欣园的陈惠云老人每天忙得像陀螺,“若是家门口也开个老年食堂,那可就太方便了,能帮我减轻不少负担。”陈惠云说。
两会热议
全国政协委员张金英、丁梅:
倾力守护老年人幸福晚年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如何守护好老年人的幸福晚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张金英和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副秘书长、民盟市委会副主委丁梅近年来持续关注调研的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上,她们再次就这一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根据抽样调查,失能失智老年人在我国老年人口中占比达18.3%。张金英表示,按照国际惯例,每3位老年人需要1名护理人员。目前,我国老年人对健康照护的需求逐渐迫切,但护理“人才荒”、人才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并存。为此,她建议,要加强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体系建设。
“政府应主导完善家庭、社会力量、政府共同参与的长期照护保障体系,即医院、养老院、社区、家庭共同参与的全链条养老体系,满足不同程度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需求。”张金英建议,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鼓励大学或专科院校、培训机构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加大对社区全科医生老年精神病学技能培训、养老院护理员护理技能培训等。
民以食为天。随着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推进建设,养老服务正稳步推进。“从全国层面看,老年助餐发展仍不平衡。”丁梅建议,开展老年助餐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老人家食堂建设。同时,多措并举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建立“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支持老年助餐服务机构提供稳定可持续的服务。同时,要着力补齐农村老年助餐服务短板,采取倾斜性措施支持农村地区扩大服务供给,满足农村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
在调研中,丁梅还发现,除了老年助餐问题,在老年人就诊中也存在一些“不便”。一些建院较早的公立医院基础设施规划缺少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服务设施,老年患者候诊时对显示屏和语音提示难以第一时间应答,各种化验单和用药单字号过小影响识读等。
如何提升公立医疗机构老年友善水平?丁梅建议,优化公立医疗机构空间布局、提升老年群体就医服务水平、重视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医疗的适老化改造,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全程管理与人文关怀;细化相关政策,对老年患者适用的诊疗过程、应急预案等全程管理;探索设立老年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就医全过程问题。
措施聚焦
建立探访关爱服务机制 优化助餐托起“舌尖上的幸福”
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养老困局该怎么破?从市民政局了解到,作为急需养老服务群体,让失能失智老年人晚年生活更有依靠,一直是民政部门不断探索的课题。从兴建失智老年人康复照料中心到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培训、推出“喘息”服务,已有部分家庭从繁重的照护中解脱出来。“听万家事,才能解万家难。今年,我们将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机制,对于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在内的特殊困难老年人,通过定期上门入户、电话视频、远程监测等方式,了解其所需所盼,并根据实际需要提供政策宣传讲解、需求转介和必要救援等服务。我们还将创新认知障碍照护服务,打造老年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10个;继续培训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1000人。”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赵康建说。
破解老年人做饭愁、吃饭难问题,从2019年开始,按照“一个街道一个一级食堂,一个社区一个二级食堂”的布局,我市就已经开展了老年人助餐服务工作。“通过调研,我们也收集到了一些老年人反映的问题,主要是找不着、设置的吃饭点与老年人的需求不匹配、农村地区老人家食堂还没有大面积推广等。”赵康建表示,“今年,将深化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优化分级体系,拓展多元供给。为了让老年人能就近享受助餐服务,我们还开发了‘天津老人家食堂地图’,老年朋友可以关注‘天津民政’微信公众号,点击助餐功能,在‘天津老人家食堂地图’的指引下,找到离自己最近的老人家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