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河北区文化馆3楼排练室,琴韵悠扬,阳春民族乐团正在进行紧张排练。建团10年来,“阳春”乐扬四海,凭借过硬的演奏实力赢得了业内人士及观众的好评。
不久前,乐团刚刚举办了建团10周年专场音乐会。虽然演奏很成功,但指挥张玉奇对其中的《草原小姐妹》演出效果不满意。整个上午,他都在和乐队反复推敲乐章细节。
“主要问题集中在第一章和最后一章,情绪总是上不来,最后一章是E大调,民乐很少涉及,演奏起来有一定难度。”在乐团里,“张指”要求严苛人尽皆知,“《草原小姐妹》的调性和节奏比较复杂。这个节目要保留下来,成为久演不衰的曲目,就必须不断打磨提升。”
河北区文化馆阳春民族乐团由专业院团退休人员、区文化馆声乐骨干及社区民族器乐爱好者组成。除了每周固定排练外,团员们还建立了微信群交流心得。在专业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团员的不懈努力下,乐团逐步走向专业化。张玉奇说:“我们经常会尝试一些有难度的新作品,现在表演曲库中已有50多部作品,每次排练乐谱就有5大本。乐团现有50多人,声部齐全,表演起来很震撼,很有看点。”随着水平的提升,乐团受到越来越多民乐迷的喜爱,“有一次在剧场售票演出,几百人的剧场我们只抢到了8张票”。
近年来,阳春民族乐团荣获京津冀首届民族器乐大赛金奖,天津市第七届、第八届民乐大赛大合奏类一等奖;赴俄罗斯参加“国际古弹拨·古弦乐大赛”演出,并在津举办多场音乐会。在丰富多彩的艺术交流与演出活动中,乐团拓宽了艺术视野、增强了民族音乐的影响力,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阳春民族乐团的每一位乐手,都对传递民乐之美有着独特的热爱,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热爱民乐,能加入阳春民族乐团很幸运。”徐克强是有着10年“团龄”的乐团“老人儿”。从小喜欢吹竹笛的他,退休后来到乐团重新拾起搁置了几十年的爱好,“加入乐团的这10年,最大的感受就是精神上的享受,每周来乐团排练演出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机械专业出身的他还设计制作了安装在谱架上的笛架,解决了演奏中换笛不便的问题。赵英达加入乐团7年多,深感这支团队的凝聚力,“乐团每周一次排练,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来?这里的氛围太好了,大家相处得像兄弟姐妹一样。我每周从河西区赶过来,得提前两个小时出门,有人离得更远,但无论刮风下雨,只要有排练我们一定都来。”王勇从天津交响乐团退休,大提琴专业的他慕名来到乐团:“乐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管理特别专业。团里几位年轻人责任心重、业务能力强,每次排练都会提前把乐器、乐谱准备好。‘张指’不仅专业好,还有亲和力,带领大家拧成一股绳排好作品。”
王勇口中的“年轻人”,是河北区文化馆的3位声乐干部高雪、朱蕾、王文佳组成的“民乐三杰”。舞台上,她们是乐团演出的中坚力量;舞台下,她们是为乐团做好后勤保障的“群文人”。面对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民乐三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高雪负责乐器管理,朱蕾负责演出服装,王文佳负责乐谱。每次演出,无论在剧场还是在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面对演员统计、谱台乐器搬运调整等繁杂工作,三人都能做到井然有序。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正是这一份份对传统音乐的热忱,让乐团成员不畏辛苦,造就了高品质的群众民族乐团,书写了一段值得铭记的时光。在张玉奇看来,“阳春”就像是大家的“精神健身房”,收获了欢乐,也收获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