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写在《屐痕·诗艺盈门全纪录》面世之际
~~~
沽上丛话
读诗散札(九)~~~
小楼春秋【72】~~~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1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拒绝遗忘(图)
——写在《屐痕·诗艺盈门全纪录》面世之际
侯 军
图①为李瑾女士所拓古砖图。
图②为李瑾女士所拓古燕瓦当,题跋为建筑学家覃力教授所题。

  年纪大了,记忆力越来越不可靠。即便是当时“刻意”收藏起来的记忆,时间的流水也会把深深的印痕冲刷得越来越浅,越来越淡,终至杳然无痕。

  这里所说的“刻意”收藏,不只是铭记在脑海中的,也包括留在笔记本里的,留在印刷品里的,乃至留在你的电脑收藏夹里的……岁月堆积,内存有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些早年的记忆藏品,不知不觉会变成“记忆的碎片”,叠压着覆盖着互相交叉着前后混淆着,即使你是个记忆力超常的人,面对这些碎片也常常是望洋兴叹,徒唤奈何!

  我在步入花甲之年之后,常常遭遇这样的烦恼。一个人,固然无需把人生的一切过往,都牢记在心。有时候,遗忘反倒是对你最佳的“救赎”——我曾听说,一位记忆力超群的大学者,羡慕电脑具有“删除功能”。他因为难以遗忘一些人和事而陷入苦恼。而我恰恰相反,因为记忆力急剧下降,内心时常会产生莫名的焦虑,我害怕失去那些美好的记忆,担心淡忘那些曾经令我感动的人和事,不愿在自己回眸人生前路时只能见到一片空白——在我看来,人生在世,除了记忆,一切都是身外之物;而一旦记忆化为碎片,变成流沙,乃至如同水面上瞬间即逝的涟漪,那么,真正属于“本我”的东西,还能剩下什么?

  因此,我选择拒绝遗忘!

  小时候,时常从广播里听到一句导师的“语录”:“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或许正是我今天秉持“拒绝遗忘论”的理论基础吧?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事,那些教导过你扶掖过你鼎助过你有恩于你的人,你能忘记吗?那些与你经过风雨共过患难并肩奋斗过的人,你能忘记吗?还有,那些从小一块淘气一起闯祸一道挨罚,过后又互相安慰的人,你能忘记吗?即使是那些曾经欺负你压制你、与你争锋给你下绊、还找机会整你的人,你能忘记吗……

  拒绝遗忘,不是斤斤计较,不是耿耿于怀,不是心存芥蒂,更不是心胸狭隘。只因为珍视自己的过往,尊重与他人的相遇,恰如佛家所谓“惜缘”,古人所谓“自珍鳞羽”。在我看来,凡人生之所遇,皆为全曲之断章。我一直秉持着这样的心念,才会深感“收藏记忆”的重要。

  这本《屐痕》,就是我家自2013至2023这十年艺术之路的“记忆载体”。当然,不只是我个人的,也不只是我们全家人的,往大处说,应该也是寄荃斋“朋友圈”所有至爱亲朋的。我希望朋友们能与我们拥有“共同的记忆”,能在翻阅这部原本很私人的记录时,会在不经意间蓦然发现:哈,我也在这里!

  是的,你在这里,你们在这里,大家都融汇在这十年的“屐痕”里,与寄荃斋同在,与我同在!

  人生短,艺术长——书比人长寿。记忆只有被存贮在书里,进而发散到他人的书架上,才会超越个人生命的畛域,成为所有一路同行者的“共同的藏品”。

  这本书,由我们一家三人共同署名,其实只是一个符号。真正的作者应该有几十位——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全书共收录126篇文章,其中半数不是我们写的,我们只是收集者和编辑者。全书提到的人名,据不完全统计有238位,这还不包括卷末所附的鸣谢名单。至于照片上出现的人物更是多得无法计数。这些人,这些文,皆为我们共同的“记忆载体”——这本书的纪实性和资料性,或许要到若干年后,才能逐步显现出来。毕竟,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间,有这么一家人,躬耕力行地做成了这么一件事情:凭着对中华文化的一腔痴情,靠着多少有些独创性的艺术作品,仰仗着自家“朋友圈”的鼎力加持,默默耕耘,锲而不舍,不计名利,不问收获,以三个主题各异的艺术展览,在全国从南到北辗转十城,连续办展十八次,所到之处,均赢得了由衷的赞许和理解的掌声……这件事至少说明:中华文化在新世纪的全面复兴,是有民间基础的,是具体而富于实效的,是扎扎实实,用心用情,满怀真诚,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这一切,有《屐痕》为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