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雪过后,气温骤降。天津中医一附院呼吸科医生朱振刚表示,下雪“利”呼吸化雪“防”疾病。此轮降雪过后即将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阶段,老人、慢性病患者、免疫缺陷人群要特别注意日常保健,积极预防呼吸道、心脑血管病等冬季高发病的发生。
朱振刚说,降雪有利于呼吸道疾病防治。雪天空气相对清新湿润,一方面空气湿度增大,减轻了呼吸道的干燥不适;另一方面降雪对空气有一定的清洁作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等固体杂质随雪花落下,其中的致病菌也会随之沉积下来。同时地面积雪覆盖可以防止尘土飞扬,改善空气质量。雪后气温降低,也利于清除各种致病微生物。但“下雪不冷化雪冷”,雪后气温下降,慢性病患者、特殊人群保持健康状态需要重视冬季日常保健。
寒冷天气最重要的防护是加强保暖。中医认为,头、胸和脚三部分最容易受寒邪侵袭。所谓“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远,血液循环差且皮下脂肪少,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毛细血管收缩导致上呼吸道感染。所以寒冷天气,脚部保暖尤应加强,如穿长袜、厚靴,睡前热水足浴。在温暖双脚的同时,也可促进人体内部的气血流动,降低感冒的发生几率。另外,要重视颈部保暖。冷风很容易通过颈部将寒气带入身体,咽部发痒、咳嗽有少量清痰就可能与颈部、前胸受寒有关。寒冬外出戴围巾、帽子可以保护颈部、脑部,用长围巾系在胸口护胸,还可以减少寒冷对心脏、脾胃的冲击。老年人、婴幼儿及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出门最好佩戴口罩。
在饮食上多吃时令水果,多饮水,可食用羊肉、山药、桂圆、生姜等温热食物,也可食用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等“黑色食物”或苦味食物。户外活动时,避免用嘴呼吸。鼻呼吸可以避免大量吸入冷空气,鼻腔内的鼻毛能有效黏附部分灰尘或病原体,减少灰尘、病原体进入下呼吸道的机会。且鼻黏膜对进入呼吸道的空气有加温的功能,从而减少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日常生活中尽量不熬夜、不劳累、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睡眠时间提升身体免疫力,抗击感冒等冬季常见呼吸道疾病。成年人推荐睡眠时长为7小时至8小时,6小时是健康底线。 通讯员 东梅 苏玉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