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创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1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
杨雪冬

  自现代化开启以来,各国渐次以不同方式进入这个历史进程,形成了不同的现代化道路。尽管各国的探索道路体现了现代性的多样性,但是不同的路径取得成功也蕴藏着一致的逻辑。现代化是一个整合资源、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实现持续发展的过程。对于后发现代化国家来说,要取得现代化的成功,必须要能在全球范围的现代化发展竞争中,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协调好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实现可持续的、赶超性发展。与先发现代化国家相比,后发现代化国家必须走内涵式现代化道路,因为在资源动员和使用过程中,无法通过占领殖民地、发动战争来从外部获取大量资源,必须动员内部资源、挖掘自身条件、塑造相对优势,平衡好发展与秩序的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这样一条成功的内涵式现代化道路。之所以成功,在于紧紧围绕 “为什么人”“依靠什么人”来推进现代化各项事业,实现了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三重目标的有机整合,把各种积极因素和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了现代化的合力,找到了解决“经济快速增长与社会长期稳定”这个世界现代化难题的根本方法,成功走出了一条内生、内源、内涵式的现代化道路。

  一 党的领导确保了中国式现代化本质属性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任务总体上都服从服务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核心。“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其他国家现代化道路的本质区别,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价值遵循,是其出发点、落脚点和衡量标准。因此,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是一条新路,迥异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

  在历史中发现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其他政党的创举。其他政党只是把自己作为特定人群的代言人,而不是全体人民的忠实代表。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而“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而是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的所有工作,不论是开展革命斗争、建立武装力量、构建政治制度、进行经济建设,还是推进改革开放、推动文化发展、创新社会治理等,都以人民利益为根本考量,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作决策、定政策的最高标准。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在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党都是从人民利益出发,对人民有利的就坚持去做,对人民不利的就坚决反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将保持党性与坚持人民性紧密结合在一起,与人民一体同心、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从人民中获得广泛支持,从人民中获得力量,从而确保了党历经挫折不断发展壮大,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的利益不断得到实现。

  国家是以人民为中心建立并运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的国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国家的权力的来自人民,国家的治理为了人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治国理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我们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人民是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这就要求,“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二 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也是国家治理的主人翁。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也是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前提。

  以人民为主体,体现在人民的全面广泛地参与到国家治理的全过程之中。人民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国家治理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和具体实践之中,可以更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熟悉制度的规范要求,体会制度的内在优越性,从而坚定制度自信,倍加珍惜制度发展成就来之不易,并将制度倡导的价值理念、提出的目标要求,转化为人们自觉的实践行为,积淀为人们持久的思想遵循,使每个人都能尊崇制度,真正成为国家治理的主人翁,实现制度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统一。只有人民的全面参与,才能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基础,深耕党长期执政的情感土壤,从根本上防止中国的制度建设走照抄照搬他国制度模式,走封闭僵化的老路,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以人民为主体,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是凝聚人民群众合力,发挥制度优势的过程。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利益和诉求多元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实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最大公约数的过程。中国之所以能取得现代化历史上的两个奇迹,根本原因在于通过党的领导,实现了人民群众的同心合力,防止了许多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社会分裂、政治纠纷、民族冲突,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下集中力量办成了大事难事。因此,没有广泛共识,改革就难以顺利推进,发展也难以取得全面成功。

  以人民为主体,体现为人民的理解支持参与,是解决改革发展遭遇的痛点难题的根本保障。中国正在经历着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诸多新的风险挑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长期没有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及新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中国的改革正处于深水区和攻坚期,中国的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阶段,更加需要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团结群众,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要坚定地深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一系列法律和制度安排,使人民充分参与到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个环节之中,形成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实现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最真实管用的民主。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解决改革遭遇的各类新旧问题,就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制定各项改革措施,围绕人民需求统筹推进改革开放,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各方面,“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使发展更加有效地汲取群众智慧,发挥群众所长,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三 人民共享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的

  人民共享现代化的成果,是由中国的制度性质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中国的国家治理,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两个现代化奇迹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等多重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中国式路径,从而使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成为可能。

  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是由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决定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不同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新路。因此,中国式现代化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 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共享国家治理成果,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就可以避免西方现代化道路中出现的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陷阱。

  人民共享现代化的成果,体现并确保了人民的现代化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人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可以安居乐业,增强对党的热爱、国家的认同、民族的自豪、文化的向心力,以更大的热情和积极性,投入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之中。

  人民共享,是人民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主体的共享。因此,人民共享是全民共享,人人享有、各得其所, 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是全面共享,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共享各方面的合法权益;是共建共享,共享离不开共建,共建是为了更好地共享,充分发扬民主, 广泛汇聚民智, 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是渐进共享,立足国情、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推进共享,既不能裹足不前、锱铢必较,也不好高骛远、寅吃卯粮、口惠而实不至。共享的过程,从根本上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

  四 赢得民心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不竭动力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对我们是否满意,不仅要看我们是怎么说的,更要看我们是怎么做的。“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因此,必须把人民是否拥护、是否赞成、是否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真正让人民来评判我们的工作。

  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人民才是党长期执政的深厚根基、最大支撑和动力源泉。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最大支撑、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只有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就能不断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从根本杜绝将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

  人民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同质化的,而是丰富多样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要认真对待他们的多样化、个性化的要求,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作者为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