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又一部新剧——《贼在囧途2》将在实验剧场揭开面纱。该实验剧场自1997年建成以来,陪戏剧人实践、伴戏剧人成长。这座剧场何以建立、因何得名?它见证了怎样的传承故事?如今,这里又将开启哪些新的戏剧探索?
贴近观众的戏剧阵地
天津人艺实验剧场坐落于河西区平山道,是一座精致灵动的小剧场。老一辈戏剧人、市剧协原主席高长德向记者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种新的话剧演出方式——小剧场话剧,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在小剧场,演员跟观众离得很近,表演更为真实细腻,观众可以看得更细致,演出形式也比较灵活。因此,各地纷纷兴建小剧场。
当年,高长德作为天津人艺的艺委会成员参与了剧院小剧场建设的前期调研。“我们到北京参观了很多小剧场,也看了一些小剧场演出。经过研究,大家觉得可以将剧院原来的多功能厅改建成小剧场,让其成为天津人艺和观众亲切交流的戏剧阵地。至于剧场的名字,大家各抒己见,最终觉得‘实验剧场’最为贴切,以此强调剧场的实验性、多样性、灵活性。”
1997年,与天津渊源深厚的经典剧作《雷雨》拉开了实验剧场的大幕。从此,这座兼收并蓄的剧场里,既有传统剧作上演,也有各类实验性演出。“我也曾在这里进行过实验性的探索。”高长德说,“1999年,为了庆祝澳门回归,我们排演了两部澳门剧作家的话剧作品。一部是《二月二十九》,讲述一位老太太为了让孩子们记住她的生日,就把自己的生日改在4年才有一次的2月29日,可即便如此,孩子们还是没有回来为她庆生。另一部是《请于讯号后留下口讯》,讲述一对父子相互之间连话都不说,平时只是通过电话留言沟通。这两部戏都由我导演。因为都是家庭戏,布景都是客厅,于是我就把‘舞台’放在了观众席里,观众三面围坐观看,就像到剧中人家里看他们生活一样。这在当时很新颖,也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薪火相传的戏剧主场
时光更迭,实验剧场陪伴戏剧人成长。天津人艺“80后”演员付晓博已与实验剧场相识20多年,无论参演《日出》《原野》等剧目,还是演出自己原创的《贼在囧途》,都是在这方舞台。前不久筹划推出《贼在囧途2》时,付晓博坚持要在这里首演,他觉得,这座剧场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让人有踏实、自信的归属感。
实验剧场的“主场力量”缘何而来?付晓博讲述了两段故事。
近20年前,天津人艺在这里排练津味大戏《望天吼》。距离合成正式开始还有半个多小时,老艺术家路希就已经身着笔挺西装,一动不动、双眼微闭站在侧幕条那里。初出茅庐的付晓博见状,赶紧拿来椅子请老人家坐下休息,而路希却轻轻地说:“孩子,谢谢你,我不能坐。我一坐,这衣服就皱了。”付晓博后来才知道,那是老人家在默戏,开戏前他已经进入了人物意境。
10年前,付晓博和几个青年人一起创排《贼在囧途》,老艺术家李起厚数次前来观看。他亲切地拉着付晓博的手说:“这个戏太好玩儿了、太好看了,你们太不容易了。”老艺术家手上的温度、话中的关爱,付晓博至今记忆犹新。“老爷子把我们当成宝贝儿,包容我们,鼓励我们大胆演。他说‘演着演着你们就都明白了’,我觉得这话特别有道理,因为舞台上很多东西需要自己去做、去悟,才会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底气。”
开演之前要检查所用道具、在台上走路要控制脚步、服装脱下来要收拾整齐……付晓博这些习惯,全都来自这座剧场里老艺术家对他的耳濡目染。他坦言:“底蕴体现在幕后与细节。老艺术家教会我们敬畏舞台、敬畏职业、敬畏观众,通过艺术传递真善美。”
充满戏剧又不止戏剧
经典话剧、先锋话剧、沉浸式话剧……多年来,实验剧场不断“实验”着与时俱进的丰富剧目,展现戏剧的多样可能。随着时代发展,剧场硬件也在升级更新。天津人艺院长李阳介绍:“如今,实验剧场的灯光、音响设施,化妆室、服装室等都更为先进与科学。目前我们还计划在剧场推出更具科技感的舞美呈现,打造梦幻式的舞台设计,让观众享受独特的戏剧视听。”
在演出的同时,天津人艺还邀请观众走上舞台——在实验剧场开设戏剧表演培训课,让戏剧爱好者直接在剧场进行训练和表演,这样更具实战性。李阳表示,后续还将开设名师大讲堂,向更多人普及戏剧知识。
实验剧场充满戏剧,又不止于戏剧。今年夏天,伴随着剧场里好戏上演,戏剧市集在剧场周边开张迎客。这里既有各类戏剧文创产品,还有驴打滚、切糕等津味美食,剧场一楼咖啡厅特制的“锅巴菜式冰激凌”也引人尝鲜。剧场内外的男女老幼享受戏剧带来的惬意,这场景,正如戏剧市集路牌上所写──戏内生活,戏外人生。
近日天气寒冷,咖啡厅的热饮和用戏剧点缀的温馨环境带给观众暖意。“我们希望以实验剧场为基点,打造平山道戏剧一条街,把剧场蕴含的多元性展示出来,吸引更多观众感知戏剧,用戏剧艺术点亮城市魅力。”李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