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抹绚烂的朝霞跃上地平线,从志在万里的天津港,到朝气蓬勃的海河两岸,从文艺范儿十足的五大道,到烟火气弥漫的西北角,渤海之滨的这片热土,升腾着发展的万千气象。
向更高处攀登,这座城市意气风发、矢志不渝。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是推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行动化、具体化、实践化的重要抓手。深刻领会、深入践行“十项行动”,这座城市的发展逻辑更清晰、发展脉动更强劲——
协同之花结出丰硕的发展之果。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居“十项行动”之首。京津冀携手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壮阔蓝图徐徐铺展。放眼10.3平方公里的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这片协同发展“试验田”正在成为“丰产田”,目前已累计注册企业4700余家,已为900余家北京科技企业提供科技创新、应用场景支持。这是天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的一个缩影。
坚定不移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重点产业链正在向高端延伸、向集群延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崛起、壮大,存量在激活,增量在培育,质量在提升。“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的指引,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愈加清晰。
信心,在激发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的探索中凝聚。“创新”的分量,体现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中,也彰显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时近岁末,海河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紧张忙碌着,“人才政策宽松、科研组织自主灵活,让青年科研工作者有了更多自主权”;成立半年的天开高教科创园面貌日新月异,千家科企“筑巢引凤”,科技+产业+人才,加出生产力、竞争力。
……
“十项行动”见行见效,行之坚体现在质量提升上,效之实体现在具体实践中。观察一座城市的发展,要看当前,更要着眼长远。看大势,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当下,新的动能在集聚,新的增长点在开拓,“进”的动力更加强劲。事实证明,发展不是风平浪静下的马到成功,也不是鲜花掌声中的乐享其成,必然要闯难关、爬陡坡、涉险滩,考验着我们的决心、意志、胆魄。
2024年即将到来,新的一年,新的机遇、新的考场,我们如何交出“十项行动”的新答卷?
一个干字,力顶千钧。“只要认准是正确的事情,就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干下去,决不半途而废,决不南辕北辙,决不回头倒退。”干,才有未来,才有更大发展。机遇不会主动走进“家门”,而是要靠争取与把握,靠打主动仗,打有准备之仗。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干,在盘活存量上下功夫。存量是基本。扎实开展好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一个重要指向就是要用足用好优势。天津拥有区位、科教、港口、产业、历史文化等资源禀赋,这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用好存量,因盘而活,盘而有效,抓出效能、盘出增量,既要有清晰的思路,更要有主动的作为。
干,在培育增量上见实效。增量是未来。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产业焕新,新之所在,就是增长点,就是生产力,是催动发展脚步的强大引擎。从0到1,从1到N,从不可能到可能,需要的不仅仅是干的作风,更是创的劲头、闯的精神,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活力。
循着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前进,在埋头苦干中增长实力,在改革创新中激发活力,我们的前方,是一个新的春天。
再踏层峰辟新天,让我们锚定目标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