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今年汛期,大清河畔被淹的房子吗?还记得洪水来临,第六埠几近没顶的牌楼吗?还记得我市蓄滞洪区,为了京津冀更多人的安全而承载的一片汪洋吗?如今洪水退去,受灾群众怎么样了?灾后重建进程如何?生活是否恢复正常?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再次探访静海、西青蓄滞洪区,用图片呈现重生的力量。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张磊 潘立峰 通讯员 王震 刘崇岩
|
|
|
||||||||||||||||||||||||||||||||||||||||||||||||||||||||||||||||||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