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是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肿瘤有效防控关系我国全民健康的实现。为助推防癌抗癌事业发展,11月18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天津市抗癌协会和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承办的2023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在天津正式开幕。“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以本次大会为契机,肿瘤临床检验与伴随诊断专业委员会2023学术年会顺利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检验与伴随诊断专委会、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临床检验专委会联合主办,聚焦肿瘤医学前沿,共论相关学术成果,共同引领中国肿瘤学科和合共生,共创人类健康未来。
本次年会特别邀请多位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和知名专家学者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围绕国内外肿瘤领域研究焦点,展开肿瘤临床检验发展新趋势的讨论,分享学术研究最新成果、交流临床检验经验和策略,着重探讨了肿瘤临床检验与伴随诊断对于肿瘤精准诊疗的重要作用,共同搭建产学研医交流互动的平台,为肿瘤医学及相关检测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提供了一场高质量的学术盛宴。
会上,大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检验与伴随诊断专委会主委、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万里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肿瘤临床检验与伴随诊断专委会的发展历程和杰出成绩。他提到癌症防治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而检测肿瘤标志物为临床医生早期发现肿瘤提供了重要依据。大会执行主席、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检验与伴随诊断专委会副主委、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临床检验专委会主委、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任丽教授在致辞中热烈欢迎专家学者和检验医学的同仁们。她强调了肿瘤检验诊断及转化研究在推动肿瘤精准诊疗中的重要意义,期待大家能够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强交流、携手并进,为造福广大肿瘤患者提供“检验智慧和方案”。
大会上,多位与会专家通过专题学术报告分享了他们在肿瘤诊断领域的实践经验和临床案例。其中,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检验与伴随诊断专委会前任主委、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宋现让教授表示,肿瘤早筛早诊势在必行。他围绕液体活检不同的检测对象及不同检测指标在肿瘤早筛早诊中的优缺点、技术选择的要点、应用场景和适用人群等方面作了详细概述,并分享了其团队的最近研究成果——SNORD88C参与NSCLC转移的机制研究。
东南大学高山教授分享了他们课题组关于肿瘤免疫逃逸最新研究进展。他表示,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已成为当今最热门的免疫疗法之一,该疗法显著改变了目前癌症治疗的格局,而PD-1/PD-L1免疫阻断疗法正是最典型的代表,揭示了肿瘤细胞固有的PD-1可作为患者选择免疫检查点疗法的潜在生物标记。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任丽教授在专题学术报告中指出,现在临床上监测肿瘤复发的标志物,实现了从传统蛋白质肿瘤标志物到肿瘤细胞或基因组标志物的延伸,细胞DNA修复途径的改变、染色体变异、循环肿瘤DNA、循环肿瘤细胞、细胞外囊泡、甲基化检测、CTC-中性粒细胞结合细胞等肿瘤标志物具有突破性进展。MRD也已从血液肿瘤延伸应用到实体瘤方面,并且肿瘤复发与MRD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随着MRD在不同癌种临床应用地位的提升,检测MRD的临床检验策略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崔巍教授探讨了机器学习在检验医学领域中的科研实践与应用现状。她对机器学习方法的内涵、分类、方法及用途作了详细的解读,并通过实际案例描述了其团队如何基于机器学习构建了肺癌风险预测模型的经验,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为代表的医学检验研究新技术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为临床检验人员的深入科研提供了重要方向。
此外,其他多位专家的学术报告也都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他们带来的数据分析、研究课题、观点策略为参会的检验医学从业者提供了不少新见解、新方向、新思路。
会后,任丽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大会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的工作要求,到2030年,癌症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危险因素综合防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力显著增强,规范诊疗水平稳步提升,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6%,患者疾病负担得到有效控制。此次会议聚焦国内外肿瘤诊断与治疗的研究前沿,围绕肿瘤的临床检验与伴随诊断的基础科研与临床管理,主要涵盖了肿瘤发生、发展机制、早期筛查和诊断、免疫疗效评估及复发监测等全流程监控和管理策略等内容,促进了国内肿瘤临床诊断领域专家学者的互动沟通,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了专业的肿瘤诊疗经验和全新的科学研究视角。
(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