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源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发展才可持续。而存量犹如蕴藏丰富的宝矿,如何从存量中挖掘潜力、做出增量,需要探索新方法、新路径,把因盘而活作为出发点,将盘而有效作为落脚点。
因盘而活,搞清楚盘什么是前提,弄明白怎么盘是关键。全面摸清资产、资源等情况,形成一目了然的“数据库”,盘活就能够有的放矢。把各种存量的特点分析透,找准突破口、切入点,就更容易把沉睡的价值唤醒。这既需要培养“发现”的能力,善于跳出固有思维审视存量,也需要锤炼因事制宜的本领,精准施策、差异化处理。做到这一点,不能只看资料、拍脑门,要到现场去调查研究,距离问题越近,距离答案也就越近。
盘活存量,要在“活”字上做文章。譬如在传统生产力条件下,一些产业难以突破瓶颈,引入智能化、绿色化技术,形成新质生产力,生产模式变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也不可同日而语。由此可见,要做到“活”,在固有模式里打转转不行,必须要引入“变量”。这个“变量”可以是科技创新,也可以是体制机制的革新,还可以是引入新的生产要素,这就如同向平静的水中丢入一条“鲶鱼”,让各种资源“动”起来,重新组合、相互作用,通过各种“试配”达到新的“适配”状态,以迭代升级构筑新的竞争优势。
盘活存量,必须做到盘而有效。把握好“有效”,不仅要看一个项目是否做成功、一处资源是否利用好,还要具备大局观,从高质量发展的层面拓展新空间。譬如老厂房等闲置载体的再利用,是不是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结合起来,为城市有机更新注入了新内涵?农业资源的深入挖掘,是不是与二三产业相融合,延长了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提高资源利用率……这些都是“有效”的具体着力点,说到底,都是要实现存量价值的最大化,在存量中培育出增量、提升发展质量。从这个大处着眼,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盘活的路径就会更清晰,效果就会更好。
盘活存量,属于“有中出新”,难度有时并不亚于“无中生有”。从“活”上发力,追求“质”与“效”的提升,只要去耕耘、去奋斗,时间会给我们许多惊喜。